【 – 云南普洱茶叶】
国艳普洱茶奖助学金助云南农业大学贫寒学子圆梦
20年前种下的茶树,如今已长满山坡
签约现场
日前,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与西双版纳勐海国艳茶厂签署战略合作及国艳普洱茶奖助学金设立协议。
据悉,国艳普洱茶奖助学金将每年资助20名家庭贫寒和学业优秀的低年级学生。此外,将增设实习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
西双版纳勐海国艳茶厂董事长、国艳普洱创始人董国艳在普洱茶行业奋斗17年,通过茶叶经营管理实践,把知识发挥价值,闯出一片天地,而今回报母校,设立奖助学金,帮扶更多的学子成才,令在座的同学们感动和感奋。
董国艳1995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放弃了当教师、公务员的工作,怀着对茶的挚爱,踏上普洱茶的热土,从勐海茶厂技术员、审评师直至担任技术副厂长,穿梭在车间和茶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茶人。2004年,秉承百年茶脉,创建国艳品牌,2007年,荣获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企业家。
20年前,董国艳和当年的老师、同学们共同种下的茶树,如今已长满山坡。
种树育人,需要从个人到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董国艳呼吁,更多的及社会力量,一起加入进来,合力打造优质的校企合作品牌。
来自云南农大的近百名学生现场聆听了他们的老校友——西双版纳勐海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的创业故事,引起在场学生强烈共鸣。
据悉,国艳茶厂聘请云南农大食品科学院龚加顺博士担任技术顾问,在国内普洱茶行业内成立了首家普洱茶研发小组,其中对国艳境界系列普洱茶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经过五个春夏秋冬的努力,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监部门监测,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远远超过同类茶叶,备受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华人华商的喜爱。
云南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龚加顺表示,学院将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以教授到企业授课、担任研发顾问、员工培训、课题申报、产品研发等形式与企业深度开展交流与合作,此次双赢的合作模式具有开创性的示范效果。
CY260.com扩展阅读
大益爱心茶室山东农业大学开业
大益爱心茶室山东农业大学开业
来自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信息,2013年6月6日,山东农业大学大益爱心茶室开业,当天下午,大益爱心基金会的曾婷老师及山东农业大学茶学博士导师张丽霞组织茶室同学交流研讨。
山农园艺学院王秀峰院长致辞
大益爱心茶室是由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捐资建设的大学生爱心公益活动平台,通过服务学校师生,锻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公益意识。截止到2013年六月初,全国共有18家高校开设了大益爱心茶室,茶室由校方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运营,为学校师生提供品茗休闲、学习交流、公益资助等相关服务。
2013年6月6日,山东农业大学大益爱心茶室吉时开业。山农校友会、学工处、团委、园艺学院领导、茶学系老师、基金会工作人员、山东“益家人”欢聚祝贺。仪式开始,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秀峰教授致辞,山农位处巍巍泰山脚下,植根齐鲁文化沃土,积淀了底蕴深厚、个性鲜明的农大文化。他寄语茶室将“登高必自”校训凝练的泰山文化、儒家文化与“惜茶爱人”精神结合,在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传承茶道精神。大益爱心基金会大学工作部部长杨卫山表示,他希望茶室经营团队在社会实践的同时,搭建传播公益理念平台,组织校园公益活动,让更多同学懂得感恩。剪彩仪式后,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嵇景涛为茶室授牌“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爱心茶室内翰墨飘香,琴声悠扬。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带来陶笛演奏与书法融合,行如流水的字迹与清脆悠扬的陶笛相得益彰地搭配;古朴悠然的古筝弹奏与大益八式共同营造宁静洒脱韵味;幽默的相声曲艺和以柔克刚的太极、月光竹林的傣族舞蹈为开业仪式增添喜庆氛围。
当天下午,大益爱心基金会的曾婷老师及山东农业大学茶学博士导师张丽霞组织茶室同学交流研讨。曾老师深入讲解了大益爱心基金会的公益美学、高校茶室公益活动范例、大益八式内涵精神,为茶室同学下一步开展活动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山东农业大学大益爱心茶室是继宁夏大学爱心茶室之后,在中国北方高校中开设的第二所茶室,也是继云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后,大益爱心基金会与具备专业茶学院系的高校深入合作的又一良好范例。
华南农业大学合和昌茶学基金成立
华南农业大学合和昌茶学基金成立
6月17日,华南农业大学“合和昌”茶学基金资助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顺利举行。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凤、副院长汪国平、茶学系主任曹潘荣教授、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广林、茶界资深人士翁传仪等嘉宾出席了签约仪式。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合和昌”茶学基金是由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独立出资,全程赞助的针对园艺学院茶学专业本科生设立的奖学和助学基金。这项基金奖励茶学专业四个年级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资助茶学专业大一到大三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同学。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汪国平与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广林代表双方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凤在致辞中表示,除了设立茶学基金,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和园艺学院将在未来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双方能够在就业创业、实习实践、教学科研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共赢。
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广林发言中表示,合和昌在企业快速发展之时,深刻感受到人才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次合和昌与华农携手设立茶学基金,希望能为茶行业的人才培养出一份微薄之力,尽一份社会责任。作为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88届校友的茶界资深人士翁传仪先生,则在从业二十年后重返母校现身说法。翁传仪先生在发言中说到,茶行业与二十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业环境比原来好得多,已经进入一个可以做大做强的时代,一个茶企倘若真想发展壮大,真想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个品牌,是非常需要专业人才加入的,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会上,钟广林董事长分享了超过十年的茶行业从业经验,讲述了合和昌品牌创立与不断成长的历程。据统计,中国高校中的茶学专业毕业生每年毕业后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并不高。针对同学们的疑惑,钟广林董事长直言,不能再以传统眼光看茶行业。随着茶行业品牌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传统模式迈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纷纷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而在这个过程中,必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钟广林呼吁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到普洱茶行业中,只要专注与坚持,茶行业大有用武之地。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专家赴梧州市调研六堡茶产业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专家赴梧州市调研六堡茶产业
7月4~5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张灵枝副教授带领茶学系教师一行五人到梧调研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张教授一行走访中茶
7月4日上午,张教授一行人到梧州六堡茶研究院,与研究院马士成院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座谈会上,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介绍了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工作职能及近年来六堡茶科研工作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张副主任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科教团队等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在茶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六堡茶加工工艺机理、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茶园建设与管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洽谈双方就下一步开展科研合作,特别是在六堡茶微生物菌落的鉴定与利用方面达成了初步意向。
张教授一行与马士成院长等亲切交流
专家调研组还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六堡茶重点龙头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行深入交流。
走访梧州茶厂
走访茂圣
张教授与各位茶学专家对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和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韩学子的文化交流:韩国学生在云南学做普洱茶
中韩学子的文化交流:韩国学生在云南学做普洱茶
昆明日报讯记者张丽亚报道亲身体验普洱茶七子饼的制作过程,品尝韩国美味地道的紫菜包饭,在三天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中,中韩学子亲密接触,交流切磋,畅享云南。
近期,由云南省教育厅留学服务中心韩国部与中华小记者活动中心联合主办的“中韩学子与中华小记者相聚彩云之南文化交流活动”在省教育厅举办了开营仪式。
此次活动是经云南省教育厅对外交流中心牵头,由云南省教育厅留学服务中心韩国部与中华小记者活动中心共同主办。云南省教育厅留学服务中心主任高明磊、副主任龙微、中国昆明韩国人商会事务局局长安恩淑、韩国南首尔大学校驻昆明文化院院长尹垠善等出席了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现场,中华小记者身穿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韩国学生穿着五彩韩服,斑斓多姿,映衬着孩子们的笑脸。
此次中韩文化交流活动为期三天,共有中国与韩国的40余名学生参加。其中,有韩国学生9名,中华小记者22名,还有12名来自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的学生,他们将于今年8月底赴韩国新星大学留学。
活动期间,中韩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两国语言、礼仪、天文知识,并亲自参与制作云南普洱茶七子饼,零距离接触这飘香中外的名茶制作过程,还能亲自制作韩国紫菜包饭,一品那地道的美味。孩子们还可以学打高尔夫,参加一系列交流活动,增强动脑、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参加大朋友和小朋友之间的手拉手互动游戏,培养孩子们互相尊重、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云南省教育厅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龙微表示,夏令营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活动之一,通过假期组织夏令营活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此次活动为云南学子、中华小记者和韩国学生之间搭建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希望更多的云岭学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体验不同国度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知识。
贡润祥普洱茶膏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践行者
贡润祥普洱茶膏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践行者
作为各国政要、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云集的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唯一指定茶礼,贡润祥普洱茶膏通过各国精英之手,把中华民族深厚璀璨的养生文化再一次的远播四海。这款产地和工艺具有悠久文化传承、有着鲜明云南高原特色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也再次成为中国茶饮文化的新使者。
科技创新是茶企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贡润祥普洱茶膏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品牌。其出品者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同样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企业。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企业的年轻品牌,却以国礼身份步入了博鳌亚洲论坛,开启了普洱茶膏在21世纪作为显赫国礼的传奇之路。而云南贡润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造这个“国礼”传奇的同时,也为云南茶企、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有着全国第一的茶园面积、全国第三的茶叶产量,但产值却排在全国第十位。与资源不对称的则是云南茶叶的产业现状,一直以来,云南茶企多以原茶和粗加工及小作坊式的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为运营主体。让云南茶产品品牌成为国内乃至世界名牌产品,这是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期待和目标。虽然云南也有诸如“茶珍”这样的全溶茶产品,但在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上,很难与立顿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抗衡。同时,云南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也没有得到有效传承,其市场前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云南茶产业目前的现实,刺激着云南茶叶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寻求普洱茶产业突破,贡润祥普洱茶膏的横空出世就是云南茶产业跨越发展的样本。在普洱茶深加工领域迅速崛起的新秀——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投入巨大财力和人力开创了“常温仿生浸提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昔日皇家御用饮品的尊贵品质。并通过与“小分子纳米筛选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把可能存在的原茶提取物中的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有效剔除,又能完整保留茶膏中以小分子形态存在的茶多酚、有机酶等活性有益成分。贡润祥把茶膏的养生、品饮价值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充分展现了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时代魅力。
正直青春的云南贡润茶叶公司通过“贡润祥普洱茶膏”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坚持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理念所孕育而生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以其卓越的独特工艺、深厚的文化传承、极致的品饮价值,把普洱茶品饮和养生文化推向世界,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跨越发展、为云南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北国春)
勐海国艳茶厂发展做大进驻普洱茶高端市场
勐海国艳茶厂发展做大进驻普洱茶高端市场
近日,勐海国艳茶厂顺利完成对勐海工业园区内两家中小型茶厂的收购并举行落成庆典,从而进驻我州普洱茶高端市场。
勐海国艳茶厂是我州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普洱茶企业,专注于普洱茶事业的专业化生产和普洱茶新品的开发。由国艳茶厂生产的”新高度·国艳V8″、”国普国艳天香高端生饼”等普洱茶产品受到了消费者和普洱茶收藏者的喜爱。据茶厂负责人介绍,此次收购勐海工业园区内”顺海”和”杨聘号”两家中小型茶厂,旨在整合生产原料和设备,扩大普洱茶生产规模,打造普洱茶高端品牌。
一次性收购两个茶厂属首例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茶企业走品牌路线,开始有意识地向普洱茶高端市场发力。很多做低端茶的茶厂,已沦为经销商的加工车间,个别茶厂濒临倒闭,面临出售或被收购的艰难境地。
2007年普洱茶降价风波中,国艳茶厂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没有产品积压,保持了健康的资金流,其中原因有赖于国艳茶厂领导人对普洱茶形势的冷静判断。他们坚定自己的想法,不盲目跟风,以不变的品质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2008年是普洱茶行业最低迷的时候,许多茶厂关门停产,国艳茶厂却巧妙地利用时间差,将7月份定为”质量技术整改月”,从产品质量控制等关键点入手,对各道生产工序、管理团队与管理机制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聘请企业外脑策划机构为发展顾问,对品牌形象与企业文化进行升级,规范了国艳茶厂的企业和品牌形象,并出资”10万元诚征国艳普洱广告语”,从产品品质到品牌形象,国艳普洱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此,国艳品牌被评为”云南省着名商标”,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本人也获得”知名茶学专家”、”中国十大普洱茶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2011年是国艳茶厂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转折点,国艳人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在澜沧江畔斥资打造国艳普洱茶高端会所;在普洱茶的前沿阵地—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设立国艳普洱形象展示窗口,从生产布局到市场布局,国艳茶厂初步奠定了品牌发展的基石。
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国艳茶厂的销售网络遍及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地,成为海内外茶商茶友茶客一致追捧的、具有浓厚的云南风味和西双版纳特色的普洱茶品牌。特别是在马来西亚等国,国艳普洱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马来西亚《中国报》曾用整版篇幅,以”重质不重量赢口碑”和”审茶不马虎”为主题,对国艳茶厂普洱茶的选料、调配以及对普洱茶市场今后发展趋势等作了详情介绍。
国艳茶厂还成立了普洱茶研发小组,聘请云南农大食品科学院副院长龚家顺教授为技术顾问,聘请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茶商为市场顾问,聘请企业外脑为发展顾问,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使国艳普洱的品牌形象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厂纪念茶销售再现辉煌
在勐海国艳茶厂落成之际,拼配2008年勐海大树茶精制而成的”新高度·国艳V8″新厂落成纪念茶2000件就被海内外茶商订购一空。这不仅仅是因为”新高度·国艳V8″是勐海古树茶的经典茶品,是国艳普洱”勐海时代”的开厂之作,具有极高的品饮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国艳普洱多年品牌积累、信誉积累的结果,是对国艳普洱品牌定位的一种认同和认可。国艳普洱的品牌定位,概括为四个字:高、精、尖、好,选料精、技术尖、品质好、价值高。
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与总经理周昆,严把质量关,从源头抓起,每年跑遍南糯、布朗、易武、象明等茶山,每一批原料亲自开汤审评,确保茶叶原料品质。对于优质茶源,国艳茶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派专家手把手地教茶农采摘和做茶,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国艳人有一句话:”普洱茶人要做大自然的搬运工”,把大自然中最美好、最原生态、最有价值的部分,呈献给喜欢普洱茶的人们。
走高端品牌路线打造形象
“品质是根,诚信为本”.国艳茶厂一直坚持”专业、务实、诚信、共赢”为核心的普洱茶文化理念,以”专业铸品质,诚信赢未来”为自己的价值观和形象用语,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国艳人深深知道打造高端品牌,最基本的前提是过硬的产品品质,所以对原料的要求从来没有降低过。多年来,国艳茶厂服务经销商、支持经销商,最大化地给经销商提供售后服务和营销支持,依靠经销商的平台,共同拓展普洱茶高端市场。国艳人有一个很朴素的营销理念,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让经销商赚到钱。
据悉,国艳茶厂计划明年与茶农共建5到10个古茶树原料基地及茶叶初制所。新成立的勐海国艳茶厂投产后,在5年内普洱茶年产量将达到1000吨以上,销售额有望突破5000万元。
关于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好就好在一个“陈”字上,“愈陈愈香”及“陈韵”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经现代医学证明,它对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脂及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象一般药物那样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加强,它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云南作为普洱茶的故乡,这已经得到了公认。顾名思义,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在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县。其实普洱茶的真正的主要产地在云南的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凤庆、临沧、双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县,其中尤以西双版纳一带为最多。而实际上普洱县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本身并不生产茶叶。
每年春天的二月下旬直到十一月止都是普洱茶的采摘时期;而春茶的采摘又依据时间的早晚分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采摘俗称为“二水”,然后才是秋茶采摘,又称为“谷花”。茶叶采摘季节的不同,它的品质也有高下之分。茶叶专家认为云南的茶在一年当中要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所产的品质最好。春茶清香爽口为上品,夏茶味道浓烈但不带苦味,而秋茶则是香中带苦,苦后回甜,值得细品。目前云南真正高级的普洱茶都是以“春尖”为主体制成的。
我们真正喝到的普洱茶是经过了加工精制的成品茶,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只能称为毛茶。而几乎所有的毛茶都是集中到下关去精制加工的。所有的毛茶在送厂之后,专家会视其水分及茶梗的多少是否合于规定,将毛茶依次分为十个等级和三个等外级,然后再严格的按照一个拼配比例表来压制各种成品茶。普洱茶作为一个知名的茶品,为了维持其品质的稳定,因此每个厂家都必须严格的按照统一的拼配表制作茶叶,以确保每种类型的普洱茶规格一定相同。
云南茶企盛装亮相杭州国际茶业大会
云南茶企盛装亮相杭州国际茶业大会
2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11国际茶业大会暨茶产品交易会”上,由云南省普洱茶协会组织的我省参展企业集团盛装亮相,成为整个展会参展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展团。
会上,来自我省的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公司和大益茶业集团,荣获大会组委会及国际茶叶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国际十大著名茶企”荣誉证书。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大会组委会颁发的“中国最佳科技创新产品”奖。
本次展会共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茶业精英代表和嘉宾,既是一次茶产业及学术界杰出人士共同探讨茶产业发展的高层论坛,又是参展企业展示自身品牌和形象,吸引买家、吸纳经销商的一次盛会。展会现场,来自我省的大益、七彩云南、龙润、天士力、滇红、海湾、澜沧江、戎氏、下关沱茶、冰岛茶叶等知名茶业企业悉数亮相,共同构成了云南展团雄厚的茶叶文化底蕴和企业规模形象。
国际茶业大会是国内唯一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际茶业盛会。记者从大会上获悉,2010年,中国茶产量14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出口30.24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同年,我省茶园面积560万亩,茶叶产量20.02万吨,茶叶工农业总产值100.7亿元;按600万茶农计,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纯收入492元。
本届茶业大会评选“中国国际十大著名茶企”,旨在振兴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推进我国茶叶贸易转型升级。茶会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以茶会友、以茶迎宾等活动。
省老领导、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率团参会。
揭秘:普洱茶膏缘何成“国礼”
揭秘:普洱茶膏缘何成“国礼”
随着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普洱茶已然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可人们对于近几年新兴起的普洱茶膏,则知之甚少。同样是出身云南的普洱茶膏,为何笼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普洱茶膏与普洱茶之间又有何关系?为何它初现世便彰显出了尊贵地位,一如贡润祥普洱茶膏被博鳌亚洲论坛亲睐,连续两年获选为唯一指定茶礼?面对一系列疑问,我们从唐朝开始追根溯源,去探寻普洱茶膏的“国礼”之路。
探秘普洱茶膏神秘历史
普洱茶膏兴于唐,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根据这段“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的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茶膏外部用金丝线装扮,以显示贵重,产量极少,只有八枚。
宋代制茶者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时至明清,随着云南普洱茶业逐渐繁荣,云南茶人初创了一种普洱茶制膏工艺,用柴火给大铁锅加温,即大锅熬制茶膏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有部分茶农和普洱茶膏厂商所使用。不过,因其加工器具、条件简单粗陋,而且制作的普洱茶膏品质不佳,只能定性为普洱茶膏制作的“土方法”。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鉴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和皇室饮用安全性等因素,遂将普洱茶膏的制作交由御茶房督造,并在制作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制茶工匠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以玉泉山水为介质,将上好的云南贡茶浸润出汁,通过花梨木为炭介质保持在较为适宜的温度,以便茶叶的内含物质析出,再通过蒸干等手段凝结成膏的工艺,皇宫“御制”的普洱茶膏无论在品质还是功效上都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无法比拟的。
而对于宫廷御制的普洱茶膏的功效,古人赞不绝口,清人赵学敏在其所着《本草纲目拾遗》中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因此,即使普洱茶膏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清,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皇室专享的养生佳品,自然非一般百姓可以接触和了解的,所以并未被大众所熟知。
普洱茶膏:两代“国礼”的对话
早在1793(乾隆58年),普洱茶膏就以国礼身份馈赠给英国使团,至今普洱茶膏仍珍藏于大英博物馆。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也湮没在了时光之中。昔日的御用茶品、尊贵国礼也仿佛在世界销声匿迹,直到2004年,鲁迅先生收藏的3克普洱茶膏以12000元获拍,才让普洱茶膏重回大众的视线中。而在2012年和201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普洱茶膏更是高调回归——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旗下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以当代“国礼”身份,被赠送给各国政要、工商界、学术界领袖,再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迈向了世界舞台。
图为贡润祥君道·乾合普洱茶膏
而此时的普洱茶膏,并非只有贡润祥一个品牌,作为云南普洱茶行业的后起之秀,贡润祥普洱茶膏为何能代表云南茶企传达茶膏文化,与世界对话呢?这就必须要从其文化内涵、产品品质及市场竞争力说起。
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遍访数代百余茶师,悉心收集御制普洱茶膏技艺,耗费原茶30余吨反复试炼,历时十年终于成功复活清宫茶膏秘制工艺,使普洱茶膏得以重现和传承。作为茶膏产品的先行者,其自主研发的独创性核心技术“常温仿生浸提技术”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成为全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茶膏生产企业,也是云南第一家获得普洱茶膏QS认证的企业。2009年,贡润祥普洱茶膏的生产标准被中国质监部门批准作为普洱茶膏的标准规范。
贡润祥普洱茶膏能够成为当代“国礼”,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看得见的一系列“标准”上,更着重体现在其普洱茶膏产品品质的稀缺尊贵上。作为国内茶膏的领导品牌,贡润祥普洱茶膏从甄选原材料到加工制作,都及其严格。选用云南勐海1700-2200米的五度空间茶区的百年树龄的野生古树普洱,只按1:20的比例甄选优质“明前”茶尖作为原材料,经186道工序历时72天,凝聚数十倍普洱精髓成膏。“1千克普洱茶仅能产出50克普洱茶膏”,其降三高、清脂排毒、抗衰养颜的功效也是普洱茶的数十倍,因此普洱茶膏是“源于普洱、高于普洱”的高端产品,而许多茶友也将贡润祥普洱茶膏当作了茶膏的代名词。
目前,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已经形成集茶叶种植、茶饮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学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贡润祥普洱茶膏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30余个城市,普洱茶膏的平衡养生功效和随时间愈陈愈香的神韵正在被当代人所熟悉和喜爱。
要将普洱茶膏这一“国礼”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不能仅仅依靠贡润祥普洱茶膏一个品牌的努力,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推出符合“国礼”品质的普洱茶膏产品、打造越来越多的“国礼”品牌,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提升普洱茶产业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提升普洱茶产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对首当其冲的普洱茶产业如何借力腾飞?如何抓住机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等话题,记者采访了普洱市政府副市长杨卫东。
杨卫东说,普洱的发展、希望、优势和潜力都是绿色生态,希望在山、发展靠绿。普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思路,把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提升作为普洱发展的基础,把绿色产业作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把茶产业作为全市最具特色、惠及广大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加快普洱茶工艺创新、功能探索和基础研究,实现了“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四个普洱的兼容并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良好局面。“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它为宣传普洱,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国际地位和品牌树立了新标杆,必将进一步促进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人文普洱”文化传承和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卫东分析,普洱茶价格在2006年、2007年曾经出现了疯狂攀升进而快速回落的一幕。这个事情要从两面看,虽然对广大茶农和一些茶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但也为我们整个茶产业后续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正是从那时起,普洱茶价格回归理性,政府、茶企业、茶农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绿色生态有机概念深入人心,茶叶品质不断提升,价格逐年上升,茶农茶企得到了实惠。以今年来说,古树茶像澜沧景迈山的卖到了500元/公斤,墨江景星凤凰窝卖到了900元/公斤,宁洱困鹿山卖到了1200元/公斤,镇沅的老海棠、打笋山、老乌山等地的古树茶价格也不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好的古树茶,市场前景广阔,这就是我们茶叶原料的长远战略。杨卫东接着分析,对于种植年代不太久的茶叶,如果走的是“有机”之路,“钱景”同样光明。如董祖祥于2000年组建的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他走的就是一条“有机”之路,施经过高温杀掉大肠杆菌后的农家肥,采用灯光、粘板、鸡、蜘蛛等物理、生物的方法防治虫害。公司的茶叶从育苗、开沟、种植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着“有机”。如今,董祖祥种植生产的有机茶已远销到了北京、广州等地,价格达2800元/公斤,仅今年就出口欧盟10多吨,产品供不应求。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重视了,对饮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有机茶正好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态、自然、安全、纯净的要求,祖祥高山茶的市场和价格充分体现了有机茶的独特优势。
杨卫东进一步分析,普洱茶如今的良好品质和巨大的市场份额得益于普洱良好的生态系统,茶树的生长环境良好,少施肥、少施药,加之以规范采摘、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环节,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原料质量。建设生态茶园,就是要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园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从茶叶生长环境入手,提升茶叶原料品质。生态茶园改造启动以来,仅今年市、县(区)各级共投入1.4亿元,每亩茶地种植香樟树、樱桃树、灯台叶等树种8-12棵,191万株,现已基本完成了全市生态茶园改造第一步的覆荫树种植工作。
杨卫东指出,从2000年至2012年的13年间,普洱市以普洱茶为重点的茶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古树茶117.8万亩。可以说,茶产业实实在在地成了普洱市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支柱产业。虽然我市茶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农村茶树资源分散,管理方式落后,茶园建设有规模但质量低,与生态有机茶园要求有较大差距;茶叶企业多、小、散、弱,茶叶产品品牌多、杂、乱,营销滞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全市茶产业的科学发展,落实“科学普洱”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全市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工作思路,打造“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良好农业发展模式,引领整个茶产业实现新的跨越。今后,要狠抓基地建设,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和化肥,大力倡导有机肥,提升普洱茶品质。其次是要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帮助农民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鼓励茶企业申请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此外,还要发挥普洱茶研究院和普洱茶国际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作用。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普洱茶在种植、生产、加工的水平,最终生产出消费者放心的安全食品,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收入。
杨卫东说,发展茶产业,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就是要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这一品牌,同样的,我们要把这一理念用来推动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发展咖啡、石斛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林下资源。同时,要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加大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发展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是今后一个发展方向。普洱市已成功引入国家重点制药企业天津天士力集团,该公司生产出的速溶普洱茶珍、普洱茶健康饮料和普洱茶因子饮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追求。最近,惠科、沃森等一大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普洱,关注普洱的大农业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企业到普洱投资,带动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
杨卫东一再强调,普洱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以不牺牲生态和破坏生态为前提,而是要走一条绿色、生态、自然、环保、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
普洱茶国检中心着力提升科研能力
普洱茶国检中心着力提升科研能力
记者近日从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悉,该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以“科技兴检”“人才强检”为抓手,以科技助推检验检测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据统计,去年该中心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5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项目立项总数和资助经费创历年新高。其中《普洱市高原特色有机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被列为2017年度“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完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研究》的结题验收,《“茶祖”普洱茶(熟茶)香气形成机理研究与应用》等3个在研项目正在申请结题验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依托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开展了茶叶农药残留关键技术和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茶叶农残检测项目从106项提升到351项,提高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服务能力及效率。
据介绍,下一步,中心将配合普洱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以技术机构检测平台为支撑,通过科研提升能力,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把中心建设成为集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记者李承韩,作者:云南日报)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国艳普洱茶奖助学金助云南农业大学贫寒学子圆梦》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普洱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