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不断被模糊 普洱茶的独特性将不复存在?

普洱茶的茶叶 2024-01-17 04:50:23

【 – 普洱茶的茶叶】

边界不断被模糊普洱茶的独特性将不复存在?

中国的茶叶,最出名的不是茶名就是品类,而并非品牌。随着制茶工艺的改进,各品类茶叶几乎都在向着一个方向发展:“可长期存放,会越陈越香”。而这种趋势对于普洱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意味着普洱茶的竞争优势除了口感、价格以外将不复存在。记得在前面的普洱茶发展趋势文章中,我说过普洱茶的这个情况。但今年以来,普洱茶的边界被不断模糊的情况不断放大呈现,而这种放大的趋势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除了普洱茶价格不断下滑市场不好的境况下另一个风险。不断模糊就意味着区别不大,意味着普洱茶的另一次大混乱到来,同时也是一次机遇的到来。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说过要认识了解普洱茶,得从植物方面、品饮方面、收藏方面着手。现在有一些专家学者站出来说要把普洱茶从黑茶品类里面独立出来,在前些年,我同样认为这是正确的。但就目前来看,茶叶分类的情况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普洱茶的认识。从植物学来看,是有普洱茶这个种类的,而且它还是和茶种类平级的。而一般的人工种植的茶叶,很多都是普洱茶种的变种后代。但在实际中,我们的喝到的普洱茶品,有的是用普洱茶种制成的,有的是用茶种制成。不管是茶种还是普洱茶种都是茶系植物下的一个子分类。那么如果要把普洱茶单独出来,那么普洱茶品是不是应该只用普洱茶种的茶叶?而云南大叶种茶又该何去何从?

云南大叶种茶,是云南所有大叶种茶的统称,也就是说,云南大叶种茶可以制作普洱茶、可以制作红茶、也可以制作绿茶、也可以制作白茶等等。而随着近年来的普洱茶被过渡炒作,同质化的普洱茶品市场上随处可见。于是从几年前开始,云南的茶叶分类开始出现了模糊的情况。茶企为了突出自己的普洱茶不同或者特点,各种花样的工艺用在了普洱茶品中,而这些上市的“普洱茶品”不管是不是普洱茶,反正叫“普洱茶”就对了。市场上常见的茶品很多:桔普茶(代用茶)、紫鹃茶(烘青绿茶)、普洱茶烟、月光白(白茶)、螃蟹脚、外国古树茶等等。这些其实并不是普洱茶,但很多人一看见打着“普洱茶”三个字就当成普洱茶,这是很令人无语的一件事。

普洱茶的边界模糊,还体现上生茶和熟茶上。普洱茶生茶最明显的就是分不清是绿茶还是普洱茶,因为在云南这两种茶的工艺是很接近的。一是有点年份的云南茶,很多人面对“陈年普洱茶”根本就分不出是普洱茶还是绿茶。二是近些年制作的云南古树茶,很多人同样不知道是普洱茶还是绿茶。

普洱茶熟茶则更难,一是陈年的广西六堡茶和云南普洱茶,这两种茶在经过时间陈化后,就拿散茶来给你喝,没有参照样本的话,是很难分清楚的。二是利用非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发酵制成的普洱熟茶,这类茶想通过品饮找出普洱茶熟茶的边界,真的是痴人说梦。

也是说,目前普洱茶的问题不在于属于什么茶品类,而在于和其他非普洱茶的区别在哪里?如果一直放任普洱茶的边界模糊下去,那么未来普洱茶到底是什么?在以前,普洱茶只是一府之茶,但它是完整的。在未来,普洱茶会是全球之茶,但它只是一种原料茶,不完整的。

延伸阅读

普洱茶各山头的口感特性

普洱茶各山头的口感特性

热爱普洱的人,一般都相信时间的力量。新茶的苦涩浓强令人充满希望,未来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希望才能转变为真正的美好。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帆过尽,斜晖脉脉”的恬淡。

【冰岛特征】

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双呷部位,茶汤糖香,浓度(饱满度)非常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易武特征】

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南糯特征】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老曼娥特征】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布朗特征】

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

【倚邦特征】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勐库特征】

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江城特征】

条索黑亮较粗长、泡条,苦涩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尚饱满。若与易武茶比,条索颜色比易武茶略深,芽头稍多,汤质没易武醇厚。

【勐宋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无量山特征】

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景迈山特征】

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甜味明显而持久。

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

【攸乐山特征】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邦崴特征】

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巴达章朗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干茶与杯底香强烈且持久,苦涩较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滑顺,茶香纯正明显,茶气强烈。茶气茶香回甘已接近老班章。

【关双特征】

条索稍粗长,色黑亮,汤色金黄明亮,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稍久,汤质饱满,醇厚,叶底黄绿,山野气韵较好,杯底香较持久。

【那卡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曼糯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茶香纯正,苦显涩长,汤中有甜,回甘稍慢但较好,汤尚饱满。

【贺开特征】

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保塘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山野气强,干茶、杯底香强且持久,苦较突显,涩较长久,回甘稍慢,回甘一般。

【哀牢山特征】

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

【勐库大雪山特征】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昔归忙麓山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忙麓山忙麓团茶特征】

忙麓茶主要区别在于入口淳和滋润、回甘持久,杯底留香持久,三四泡后更觉爽口,其香不减,其甘不减,苦涩皆无,特别适宜不会喝高浓度生茶者品赏。就算是只喝茶,不品茶,忙麓茶喝到一定时候,其“霸强”性逐渐显露,去喝其他茶便觉“不堪入口”,总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之感。

【帕沙特征】

第一泡至三泡汤色为青绿色,香气高扬,水路比较细,喉咙没有干燥感,反而很清爽,舌面回甘生津很好,能感觉到一点苦味,涩味也很轻,化得比较快。

第四至八泡汤色还是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有苦味,基本感觉不到涩味。

至十五泡汤色青绿,香气还是很好,汤柔水甜、生津不减,有层次变化,略苦无涩。十五至二十泡色较淡,香气减弱,汤柔水甜,舌尖还有生津,略苦无涩。

【老班章特征】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

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普洱茶独特的传统加工

普洱茶独特的传统加工

从普洱茶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不同的。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号茶庄的制作坊制作加工。清代及民国期间传统普洱茶的加工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制作风格。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多姿多彩。

传统普洱散茶加工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普洱散茶茶农家家户户可加工制作。

杀青。大多采用锅式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匀目的。

揉捻。揉捻先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揉捻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

晒干。晒干时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叶薄摊在阳光下晾晒,晒至茶叶干至90%为适度。

渥堆。渥堆即将晒干毛茶堆积保温5至6天或更多的时间,这是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一般是先将茶叶泼水吸水受潮,然后堆成一定厚度,让其自然发酵。经过若干天堆积发酵后,茶叶色泽变褐,有特殊陈香味,滋味变得浓而醇和。

晾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用篾席在室内摊开晾干,使渥堆后的茶叶散发水分,自然风干。

筛分。经渥堆干燥以后的茶叶,先解团松散,用筛、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剔成普洱散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别的铜蒸锅、茶袋、棱片、精工打磨锅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杠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称重、压茶、解茶、晾茶、包茶等工序。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茶紧压茶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

传统普洱圆茶制作

传统普洱圆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开始生产至今。传统普洱圆茶制作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使散茶受蒸汽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的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圆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央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即为传统普洱圆茶。包装时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茶之名由此得来。传统普洱圆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制作加工工艺同圆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具和方形模具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具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实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此茶销往藏区最多。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普洱散茶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型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

传统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形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成为传统普洱沱茶。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被误读的“疯狂普洱茶”

名贵普洱茶今年的涨幅高达50%,有的古树茶卖到了每公斤8000元

被误读的“疯狂普洱茶”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的古茶园内,茶农正在采摘新茶。

许云华摄

阅读提示

今年所谓“疯狂的普洱”,主要是稀缺的古树茶价格高涨,而占云南茶叶产量99%的台地茶价格上涨不明显;

相比少数“山头茶”热卖,大多数茶农的收入并不高。云南毛茶每公斤均价五六十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1 高价古树茶是怎样炼成的?

物以稀为贵,产量每年不过两千多吨,占茶叶总产量的1%还不到

多年经营“老班章”的云南普洱茶企业“陈升号”这几年很尴尬:和村民签订的茶叶收购合同成了一纸空文,茶叶还在树上就被蜂拥而至的茶客高价预定,今年更是如此。有报道说,“老班章”春茶的毛茶最近在广东市场卖到8000元一公斤!

不只是“老班章”,这几年,冰岛、昔归、易武等“山头”的古树茶一路上涨,今年的涨幅有的高达50%。普洱茶真的“疯狂”吗?记者调查发现,问题并非如此。对于8000元一公斤的古树茶,许多采访对象的第一反应是:不奇怪。

西双版纳的茶商刘雄常年奔波在云南各茶区采购原料,再转卖给外面的客商。他告诉记者,古树茶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甚至上千年的乔木茶,不必施肥打药也长得好,口味各有千秋。因为生态并且稀缺,成为许多茶客追捧的对象。“有的茶商专门到茶山上住上十天半个月,也只能收到几公斤毛茶;在大城市再倒几次手,卖8000块不稀奇”,他介绍说:“更有甚者,某棵古树茶单株的料,卖一万多一公斤的也有。”

物以稀为贵。云南古茶树的产量每年不过两千多吨,占茶叶总产量的1%还不到,诸如冰岛、老班章等,更是“金字塔的塔尖”。况且相比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等,顶尖级的“古树纯料”普洱茶并不算贵。云南农业大学的周红杰教授说:“相对于那些存了几十年、一饼的价格就几万几十万的普洱老茶,古树茶的消费还算是透明和实在的。”

云南“六大茶山”集团董事长阮殿蓉分析,古树茶个性化的口味对应着消费市场的细分。近年来高端普洱茶消费形成了很多圈子,有很多“玩家”,古树茶的特性正合乎他们的胃口,“价格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拿到保真的‘山头茶’”。

云南茶叶界人士普遍认为,因为市场的扩大和资源有限,“古茶树的价格应该还会涨”。冰岛茶原产地——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产业办公室主任乐洋培也认为,一种古树茶涨到一定程度,价格会稳定下来,市场的“眼球”再转移到其他“山头”上。

“你不能拿‘金字塔’的塔尖来说整个普洱茶市场”,云南省农业厅茶叶处王兴原介绍,占云南茶叶产量99%的台地茶价格上涨不明显,最多也就涨了两成,这两成还是人力成本、连年干旱因素和茶叶品质提升的“综合效用”。单就人力成本来说,一个采茶工一天的工资,平均从去年的七八十块涨到今年的100多元。

与2007年普洱茶“过山车般的疯狂”不同,此次价格上涨的背后更多的是理性消费。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只要加工、存储得当,十年八年后口味更佳,价格也更贵。周红杰教授说:“十年八年后,这么‘生态’的茶叶或许更少了。”

2 冷静看待“山头茶”的热销

消费者没必要盲目追求“山头茶”,从成分上说,古树茶与台地茶几乎没有差别

“陈升号”副总经理陈柳宾认为:“老班章贵有贵的道理,只是跑得快了些。”让他担心的,仍是价格上涨过快,“别让过度采摘伤害到古茶树资源”。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价格过快上涨引起的负面影响还包括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刘雄就说:“市面上的‘老班章’九成以上是假的。”

不过,西双版纳州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主任李庆友却认为,价格上涨有利于古茶树保护。他说,许多外地厂商直接到茶农家里,希望保护好茶树做长远生意。乐洋培也表示,相对于冰岛茶默默无闻的时候,现在对古茶树重视多了,田间管理也更精细。至于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许多人认为虽难以避免,但也是少数,“好茶才能拿来冒充”。

临沧市普粹茶叶公司总经理普国忠看到了“山头茶”热的好处。作为普洱茶三大产区,临沧的名气一直低于西双版纳和普洱市。“冰岛和昔归这几年很热,让大家对临沧刮目相看”,普国忠说。从全省来讲,王兴原也认为:“古树茶是云南茶叶的亮点、卖点和宣传点。”

不过,周红杰教授提醒,消费者没必要盲目追求“山头茶”。他介绍,古树茶树大根深,吸收营养全面,口感协调性好,个性明显,“但从成分上说,古树茶与台地茶几乎没有差别,普通普洱茶的营养和药理作用也不差,而非茶叶越贵越好。”

周老师的研究生曾经随机抽选了701个品牌的普洱茶,原料来自于2006年—2008年,没有发现任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周红杰说:“这个时间段是普洱茶市场比较混乱之时,这项实验证明云南茶叶整体上都是生态环保的。”阮殿蓉也告诉记者:“我认为,云南茶叶生长的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

普洱茶的魅力既来自原料,也来自独特的加工工艺和仓储环境。“单纯重视原料好坏,就不能完整领略普洱茶之美”,多年和普洱茶打交道的魏东说。他还提醒:“利用普洱茶投资,也要注意仓储发霉和市场变现两个风险。”

3 让茶农富起来的路还很长

云南茶叶主产区多属贫困地区,推动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让“山头茶”热“传导”至整个普洱茶行业

少数“山头茶”热卖,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云南茶农似乎很有钱。然而事实是:大多数茶农的生活还很困难,“鲜叶能卖上米价,毛茶能卖上肉价”就不错了。云南茶叶主产区都是边疆民族地区,其中许多地方还是贫困地区。

王兴原介绍,云南茶叶的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二,但产值排在第四五位。据报道,湖南一个安化县,2012年黑茶的产值达到35亿元,而云南全省的产值是135亿元。这说明,普洱茶“好茶还没卖出好价钱”。王兴原说,云南毛茶的每公斤的均价是五六十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如何将“山头茶”热“传导”至整个普洱茶行业,惠及大多数茶农,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此次“山头茶”涨价再次证明:云南茶叶必须擦亮“生态”这块牌子。魏东告诉记者,密植的台地茶容易生虫,使用农药在所难免。而经过“七棵留一棵”、种遮阴树等改造后,一公斤毛茶的价格能从二三十块提高到100多块。普洱市近年来一直在推行生态茶园改造,每亩地还给茶农发放几十元补贴。魏东观察:“云南茶叶台地茶和古树茶的传统分类之外,生态茶正成为新看点。”

以产区为标志的“山头茶”走红,让从事普洱茶品牌经营的一些企业家心里五味杂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吕才有院长认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是云南普洱茶发展的方向,而“普洱茶品牌打造及市场开拓目前仍然是短板”,这也是制约云南茶叶价格的根本原因。

刘雄告诉记者:“别看现在茶叶卖得好,要是哪天茶商不上门收购,茶农们就没辙了。”陈柳宾也认为,云南茶农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不如沿海地区,还是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如果云南多几个‘大益’这样的优秀企业,就能带动更多的茶农增收。”

今年6月,云南农业大学校校长盛军牵头成立了“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抱团出海”。吕才有说,普洱茶市场的开拓,需要“通力合作,协同攻关,科技先行,整体推进”。

“提质增效是目标,打造品牌是重点,建立基地是基础,企业带动是龙头”,王兴原说,这就是云南茶叶要走好的路。

揭秘普洱茶收藏存在的三大误区

揭秘普洱茶收藏存在的三大误区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具备“越陈越香”长久保存的收藏价值。然而,人们对普洱茶收藏存在一些误区。那么,普洱茶收藏存在哪些误区呢?

一、有些人盲目追求三五十年的普洱陈茶,甚至于索取所谓的樟木香和荷香这种只有野生茶树才有的香气。其实存放20年以上的普洱茶目前已是很少存世,三四十年以上的普洱茶更是微乎其微。现在市面上有部分卖价达几百元的所谓“陈饼”,其实是某些商家用出厂仅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茶叶蒸制,成本价可想而知。

二、很多人认为普洱茶通过收藏陈化可以赚大钱。其实个人在家庭收藏普洱茶难度不少。因为普洱茶的陈化受时间、光线、温度、空气、湿度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所储存的环境和温度不同,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差异。茶叶有个特性是吸味,储存普洱茶不能密封,要让茶叶同空气不断接触,让其不断氧化。但家庭收藏很难找到收藏茶叶十年八年无异味的位置。一旦吸了煤油、香水等气味便成废品。

三、有人以为普洱茶收藏年代越久越值钱,其实不然。上世纪70年代故宫仓库仍存留部分清代年间作为贡品的“人头”团茶。茶叶评审专家们经过泡饮鉴定,发现该百年的陈茶只有暗红色的汤色,滋味全无。这是由于年份太久,茶叶已经确实“陈化”得太过分了,已无饮用价值。

古树普洱茶五个关键的特性

1、生津的速度

生津是很容易的,很多原因可以令人生津。所以,过份注意生津的感觉反而会混淆。从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感出现的时间为生津的速度。同样品种者,速度越快,则越优。

2、回甘的彻底程度

真正优质的茶,从回甘一开始,苦涩就彻底结束,没有舌面附着感,整个口腔有种很甜润的感觉。

3、香气的融合度

闻起来和喝下去后的香气程度比例,优质新普洱的香气是喝下去后再从喉咙里面出来,持续很长时间,很清悠。不能喝完茶后有「不适」、「不悦」之感。

4、喉感的深度和持久度

喉感很深的茶,喝起来会有口腔感觉没有喉部感觉强烈的体验,且喉咙深处的触感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

5、喉韵清雅悠长

喉韵是指:在喉部的甘化开之后,形成的甘甜生津及香韵四溢的舒爽感受,也是品茗的一大关键。无底韵者则失于粗鄙。韵者,以舒爽高洁、持久稳定为上。喉韵愈是悠长,则茶性愈是稳定。茶性愈稳定者,其收藏价值亦愈高。

此外,须留意2个误区:

【把“回甘”当“甜”】

“甜”是“入口即甜”的感觉,也只有内质丰富的好茶,才能入口就能感受得到。能够回甘者,则多矣!丝毫不足为贵。

【古树茶误区:以“苦涩”为“霸气”】

时常听闻一些商家以“不苦不涩的茶,便没有霸气、没有转化提升的空间”来忽悠茶客。事实上,好的普洱生茶的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感受到,又迅速地消退,转成甜味,好的古树茶就是这样的表现。反观劣茶,则苦、涩味则消退很慢,乃至历久不退,令人极其难受。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中存在的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

普洱茶加工:普洱茶中存在的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

普洱茶在后期发酵很复杂,由于普洱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少,使得有害菌很难生存。我后来也从另外一位专门从事微生物研究的专家那里得到一个说法,在酸性环境下,有害菌很难生存,大多数是有益菌,普洱茶发酵曾弱酸性,因此大多数为有益菌。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湿热反应、氧化反应外,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对品质形成十分重要,在现有的研究中,已经发现的主要微生物有以下几种:

1、黑曲霉

黑曲霉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研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参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研究其生命周期极其代谢产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普洱茶大生产发酵渥堆过程中,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可以生产胞内、胞外两类霉,有20种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天然纤维、果胶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水解产物大多为单糖、氨基酸、水化果胶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茶叶内含有效成分易于渗出、扩散,为增强茶汤的滋味和形成普洱茶干滑、醇厚的品质特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和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黑曲霉始终是以优势菌群作用于普洱茶。

2、青霉属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青霉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同时,产黄青霉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产黄青霉对普洱茶醇和品质的形成有辅助作用。

3、根霉菌

根霉菌的淀粉酶活力较高,能产生有机酸,还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但由于分泌果胶酶能力强,普洱茶在渥堆中茶叶软化也与该霉滋生有关。在渥堆中的每个阶段,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根霉菌的比例,有利于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质的形成。

4、灰绿曲霉

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经试验可知,在大生产中出现得较多,而模拟、灭菌渥堆试验加工的普洱茶中出现的很少,后期消失。因此,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卫生有利于纯正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酵母属与普洱茶酵母属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

5、酵母菌

在普洱茶渥堆中,由于湿热作用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酶的活性,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之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并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殖。当提供有利于酵母菌滋生的环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叶的品质表现为香甜、醇滑的特点。可见,普洱茶甘甜、醇厚品质特点的形成直接与酵母菌消长相关。也就是说,普洱茶所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品质特点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分不开的。

酵母菌在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数量控制得当,可以增加普洱茶的有效营养物质以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物质,赋予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有独特疗效的品质特点,而且有利于形成普洱茶甜、醇、香等品质风格。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形成辣、刺、叮、麻、挂、锁、酸等不利的物质,影响和降低普洱茶的品质。所以,良好普洱茶具有的甘滑、醇厚、活顺、陈香等品质特点与酵母在普洱茶渥堆中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6、细菌

细菌与普洱茶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致病细菌,这是各种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如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的细菌的生长繁殖。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除上述几种微生物外,还有少量和极少量未检出的微生物。结合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消长变化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可知: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种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从不同处理比较分析可知,黑曲霉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酵母菌的总数居次,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有致病细菌。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这些微生物都对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产生作用。

25个山头普洱茶的基本特性和口感

25个山头普洱茶的基本特性和口感

热爱普洱的人,一般都相信时间的力量。新茶的苦涩浓强令人充满希望,未来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希望才能转变为真正的美好。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帆过尽,斜晖脉脉”的恬淡。

【冰岛特征】

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双呷部位,茶汤糖香,浓度(饱满度)非常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

【易武特征】

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南糯特征】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老曼娥特征】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布朗特征】

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

【倚邦特征】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勐库特征】

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江城特征】

条索黑亮较粗长、泡条,苦涩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尚饱满。若与易武茶比,条索颜色比易武茶略深,芽头稍多,汤质没易武醇厚。

【勐宋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无量山特征】

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景迈山特征】

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甜味明显而持久。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

【攸乐山特征】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邦崴特征】

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巴达章朗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干茶与杯底香强烈且持久,苦涩较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滑顺,茶香纯正明显,茶气强烈。茶气茶香回甘已接近老班章。

【关双特征】

条索稍粗长,色黑亮,汤色金黄明亮,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稍久,汤质饱满,醇厚,叶底黄绿,山野气韵较好,杯底香较持久。

【那卡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曼糯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茶香纯正,苦显涩长,汤中有甜,回甘稍慢但较好,汤尚饱满。 

【贺开特征】

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保塘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山野气强,干茶、杯底香强且持久,苦较突显,涩较长久,回甘稍慢,回甘一般。

【哀牢山特征】

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

【勐库大雪山特征】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昔归忙麓山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忙麓山忙麓团茶特征】

忙麓茶主要区别在于入口淳和滋润、回甘持久,杯底留香持久,三四泡后更觉爽口,其香不减,其甘不减,苦涩皆无,特别适宜不会喝高浓度生茶者品赏。就算是只喝茶,不品茶,忙麓茶喝到一定时候,其“霸强”性逐渐显露,去喝其他茶便觉“不堪入口”,总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之感。

【帕沙特征】

第一泡至三泡汤色为青绿色,香气高扬,水路比较细,喉咙没有干燥感,反而很清爽,舌面回甘生津很好,能感觉到一点苦味,涩味也很轻,化得比较快。第四至八泡汤色还是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有苦味,基本感觉不到涩味。至十五泡汤色青绿,香气还是很好,汤柔水甜、生津不减,有层次变化,略苦无涩。十五至二十泡色较淡,香气减弱,汤柔水甜,舌尖还有生津,略苦无涩。

【老班章特征】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普洱茶已经被逐渐边缘化

普洱茶已经被逐渐边缘化当普洱茶作为消费品时,其价格水平更多与消费者者收入水平相关;而当普洱茶变为投资品时,其价格则更多受各种预期影响。当前,越陈越香已经捆绑了越陈越增值的概念,越陈越增值捆绑了古树茶的概念,故投资者也预期到价格已经远远越过价值的时候,仍然愿意继续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古树茶的平台及概念也越玩越大,所以,大家都相信古树茶价格继续攀升的原因在于大而不能倒。我们会不会相信,有没有只涨不跌的神话呢?普洱已经被逐渐边缘化,根据最新的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绿茶生产达到124.7万吨,仍为我国主要茶类,红茶达到13.24万吨;乌龙茶达到21.79万吨;黑茶达到7.98万吨;普洱茶统计归为其他茶类,4万吨。同为黑茶类的湖南黑茶成为耀眼的明星,原因很简单,发酵茶的适饮人群在扩大,而古树纯料新生茶呢?再分解。普洱茶4万吨中,每年有5000吨出口,这个数字比较稳定。还有1.5万吨熟茶主要供应华南餐饮市场,大益、下关、中茶、海湾、黎明、澜沧几大厂的数字相加也不会低于2万吨,那么,一千家厂数万家店委托加工的古树纯料新生茶,有几片真正的“古纯”进入您的口中?

普洱茶归为黑茶类存在反对意见

普洱茶归为黑茶类存在反对意见

很多茶学家针对中国传统将普洱茶归为黑茶类提出反对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按销路分类普洱茶在历史上是贡茶和边销茶、侨销茶;根据制作方法和品质,普洱茶被列为黑茶类中的紧压茶;按茶叶加工过程又归为毛茶即绿茶,而普洱茶中的再加工茶则列为红茶,而从杀青、氧化(发酵)程度又归入黑茶。正因如此,导致对普洱茶类定义的自相矛盾。

其次,普洱茶自身加工又有半发酵、前发酵,人工发酵、自然发酵;有散茶、紧压茶、沱茶、砖茶、饼茶等之分。所以普洱茶应属于一种用料、加工有别于传统六大茶类,且形成独具特色、茶品众多的又一茶类。这种茶具有醇和、耐泡、陈香的特点。应该说其加工和特性既不同于全发酵的红茶,也不同于后发酵的黑茶。

再次,普洱茶包括生茶和熟茶两类。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和紧压茶;熟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后者为茶叶采摘后,杀青、手揉、晒干,制成晒青毛茶,再经后发酵工艺制成熟茶。这种茶具有醇和、陈香等特点。

应该说普洱的加工和特性是有别于六大茶类的,其独特性使人们更倾向于把它归为单一茶类:普洱茶。(益闻)

普洱茶投资分析:被炒作的茶应如何落地?

普洱茶投资分析:被炒作的茶应如何落地?在普洱茶市场行情大好的时候炒作总是伴随左右,一旦行情回落炒作便消失不见。炒作是市场行为,而被炒高的茶则是炒作的牺牲品,炒作的接盘者则是受害者。

有人总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炒作失败者总是投以嘲讽的眼光去看待。但是炒作归根到底不过是赚钱的方式之一,看似不劳而获其实也充满风险。

通过对2013-2014年这2年普洱茶市场的观察,我发现炒作虽然使得一些茶偏离了应有的价格,但是被炒作的茶不乏精品。出于对炒家的反感,很多藏家与茶客都对炒家炒作茶充满厌恶,也正因为这样不少好茶会被埋没,一些应该被关注的普洱茶只不过被炒作而被抛弃,这对于普洱茶市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损失。

炒家炒茶本身就希望从被认为炒高的茶叶中获取一定的收益,其手中的普洱茶一定是远远超过其自身需要的。很多炒家本身对普洱茶一知半解甚至对普洱茶收藏完全没有兴趣,一旦炒作市场崩盘。很多投机者往往第一时间会割肉这些茶,万一茶客以及收藏者不买这些炒家的账,炒客经常会割肉失败。出现圈内常说的茶烂在手上的情况。

记得在14年去广州的时候,一位茶商朋友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07年最疯狂的时候,很多别的行业的人进入这个市场,用巨资收购当时市场上最热门的茶叶。等到市场崩盘,为了挽回损失会以低于当时收购价许多的价格抛售这些茶叶,不过由于当时行情不好很多茶商的流动资金被套牢,虽然价钱低也有利可图,大家也无力收购这样的茶叶。而这些抛售者看到无人接盘,在绝望之后就把这些茶像垃圾一样处理掉。在这些被销毁的茶叶中,不乏一些后期转化非常不错的好茶,不得不说这是普洱茶市场的损失。

如果说07年是普洱茶市场的暴跌,那14-15年的阴跌则是普洱茶市场的缓落。不排除市场最终会回到10-11年前后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跟风者割肉,我个人感觉还是要多请教下懂茶的人,一般茶可以割,真正的好茶还是当做收藏品存起来,说不定以后它会给你带来惊喜。

在普洱茶的世界中茶梗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在普洱茶的世界中茶梗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普洱茶形状有饼茶,沱茶、砖茶等多种,而这些茶一眼看上去都像没有茶梗一样。由于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却不知道普洱茶茶梗的功效有多少,对茶叶的品质有多重要。

在喝普洱茶的时候,有些看叶底时,说茶叶的梗比较多。在很多茶友眼中,普洱茶中有茶梗,就意味着茶叶品级低劣,毕竟看一下那些名优绿茶,全是鲜嫩的芽头。但是在普洱茶中,茶梗又是怎样的存在?有多少茶友真正的了解茶梗的价值所在呢?

明朝屠隆《茶笺》载:“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须谷雨前后,觅成叶带微绿而园且厚老为尚。”成熟之叶尽管有些苦涩成分,但整枝内含成分并不比幼嫩的一芽一二叶低,且根据茶学专家的研究,采摘的嫩茎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香气物质、茶多糖,其含量远大于茶叶中的含量。

从普洱茶采摘开始,它的采摘标准和名优绿茶就是不一样,基本是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因此即便是上好的普洱茶,也是允许有一定茶梗存在的。

茶梗中的维束管,在整个茶叶中担当着输送养分和香气的责任。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普洱茶的香气才会更显,滋味才会更浓醇。

除此之外,茶梗本身就含有较高的糖分。成熟叶、茎中所含糖类物质比幼嫩芽叶要高,在拼配一些嫩度较高的普洱茶时,会刻意加入一些梗比较多的原料,按照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普洱茶,甜醇度更高,耐泡度也更好。

在普洱茶后期陈化过程中,茶叶中的多糖物质和氨酸物质被逐渐消耗,和茶叶中氧化降解的多酚类物质发生作用,促进普洱茶口感转化。

茶梗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木质素和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降血糖等作用。所以说,茶梗的存在,虽然可能“破坏”了普洱茶的整体美感,但是对于普洱茶的现有风味和口感,却是有积极影响的。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边界不断被模糊 普洱茶的独特性将不复存在?》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的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