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洱茶知识】
古树普洱茶知识你了解多少?
1.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
属于黑茶类,
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
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2.什么是古树普洱茶
古树茶是指采摘存活百年以上的云南大叶种乔木科茶树上的叶子制作成的茶叶。古树茶仅在以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古镇易武为首的古六大茶山和勐海县的新六大茶山茶区有古树群落,故而产量十分稀少,并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
3.古树茶的特点
①古树茶根植较深,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有的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
②古树已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并能够抵抗各类病虫害,故无需使用农药,相较于其它茶而言,更自然,无污染。
③古树的根部深入土壤,更利于吸收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并转化为营养物质。因此古树茶内含物质丰富,古树茶叶也因此更加的耐泡,更具香气,滋味醇厚,回甘生津。相较于其它茶而言,无需施肥,故更天然。
④古树茶仅分布于云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区,产量十分稀少,采摘较难,因此古树茶的价格相较台地茶的价格更高。
4.古树普洱茶的价值
制作工艺精悍的上等纯料古树茶已成为众多藏家的新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古树茶都能够保证升值。可以储存和收藏升值的古树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古树茶的茶饼必须是采摘自百年以上古乔木树,且必须是纯料,不能有拼配,否则会影响日后口感和茶饼的储存保值升值空间。
②古树茶的茶饼必须以精悍的加工制作技艺手工精致而成。其中,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普洱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精制的古树茶收藏价值最高。
③古树茶的茶饼必须储存在干燥通风、条件适宜的环境下,如储存在潮湿,或有异味的环境,则升值空间非常有限,甚至会导致无法长期保存。
5.古树普洱茶代表企业:臻味号
以倡导”大树””纯料””古法””老寨”的行业制茶模式的臻味号,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创新,已发展成为以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区原生态古树茶园为基础,集茶叶初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并拥有以领先的手工制茶技艺与一山一寨一毛茶初制所的茶基地。
CY260.com扩展阅读
茶叶产地知识台湾乌龙茶你了解多少呢
我国乌龙茶的产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闽南闽北等地外,台湾的茶品也以乌龙茶为代表,因而可以说台湾也是乌龙茶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台湾乌龙茶产生于台湾岛,乌龙茶的种植从福建安溪移植过来,但是在制作工艺上又有所不同,进行了创新,台湾乌龙茶有什么样的品质呢?随着小编一起看看关于台湾乌龙茶吧。
台湾乌龙茶的工艺根据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轻发酵、中发酵和重度发酵三类。清香乌龙茶及部分轻发酵包种属于轻发酵乌龙茶,其品质特征是色泽青翠,冲泡后汤色以黄绿色为主,花香显著,冲泡之后叶底青绿,基本上看不出叶底有红边的现象。
中度发酵的乌龙茶主要有冻顶乌龙,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台湾乌龙茶品种,除此之外,中度发酵的乌龙茶品还有木山铁观音,竹山金萱等都是台湾乌龙茶的名品代表,它们所表现的外形多数为半球状颗粒,也有卷曲状。中度发酵的乌龙茶色泽青褐,汤色金黄,带有花香和甜香,冲过之后叶底可见到少量红边。而重度发酵的乌龙茶有白毫乌龙,色泽乌褐为主,汤色橙红,带有糖香和果香味儿。
台湾所产的乌龙茶跟内地所产的乌龙茶药理作用是一样的。它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因而台湾乌龙茶不管是在台湾当地或者是,亚洲其他国家都有很好的销量,被誉为美容茶、健美茶。
茶识 | 原来好茶不止古树这一种! 普洱树种,你都了解吗?
关于普洱茶的分类,按工艺分生、熟两大类,又因越陈越香,按时间有新茶、中期茶、老茶之分。普洱茶原料按区域有不同山头之别,按采摘季节有春、夏、秋之分,按时令气候又有雨前、明前、谷花茶等细分,而近两年来人们越来越标榜树形,看重茶树的栽种方式与生长环境。
现在市面上讲古树和原生态的声音有很多,有茶友一进店铺就先问“你这茶是多少年的树龄啊”,“人家都是上千年的古树,你这大树才多少年啊”。
但事实上,茶树的树龄是很难明确判别的,云南当地茶农简单归类,百年以上为大树(古树),百年以下为小树,对古树的判别并未明显划分。
那么除了大众所认知的古树,还有其他什么树种的普洱茶呢?
1
乔木茶
乔木茶树指的是树木较为高大,根部有着独立主干,茶树高度最少都在7米以上,有些高的甚至达到了十多米以上。乔木茶树有着一个非常特别的特点。茶树的树龄最少都在一百年以上,不然不可能达到乔木的状态。那样最多只能算是一棵大茶树。
现代茶园仍属乔木型大叶种茶,但为方便采摘,采取不断限制顶端优势,促进低位分枝,扩大篷面、矮化树型,提高单产。乔木茶茶青芽叶粗大,条索肥壮。
2
台地茶
是那些运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新种植的密植高产的现代茶园产出的茶叶,它们通常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密植和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上较老树茶稍逊。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
藤条茶
藤条茶,被称为会跳舞的古树茶。在云南临沧的部分茶区,会看到很多茶树枝条弯曲细长如藤条一样,单独从这样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就是藤条茶。名如其形,藤条枝形如辫,柔如藤,韵如柳。初见便知其“风华正茂,傲立独行”的风骨。
藤条茶的形成并非来自基因,而是后天人为的。据当地的茶农说,是他们长期以一种特殊的采摘方式而造成的。采藤条的茶叶,使用“留采法”。就是除枝条顶端的新梢外,其他侧枝所有芽和新叶全部手工采净,等到新枝条下一轮发芽,再同样处理,一直持续。这样茶树叶片会比较少,主干和粗大岔枝呈外露状态,粗大岔枝上生长着几十到上百不等的细长枝条,每根枝条顶端部分生有芽叶。其采养原理在于通过枝条顶部留叶,侧部修枝,保证茶树的顶端优势,促进茶树营养生长和茶树发芽。
野放茶与野生茶
野生茶,是指在大自然中物种自然演化生成的茶树品种,它是人工品种的始祖。野生茶有三个特点:一是大多较原始,嫰叶无毛或少毛;二是野生茶毛茶大多为墨绿色;三是野生茶大多带有浓重的野生茶特有的腥味。此外,野生茶一般指树年龄在100年以上的大树古茶树。普洱野放茶,人工栽种后少有管理,不洒化肥与农药,只稍做锄草与翻土整理,树龄约在五六十年以上至百年左右。野放茶的特性,主要在于其兼具野生茶与茶园茶优点,香气较茶园茶沉稳,但比野生茶扬香,汤质不若野生茶软水,但较茶园茶甜而绵。
图文:来源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2)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2)
普洱茶产区独特的地理环境
云南古树普洱茶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普洱茶产业的主要推动力,对行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普洱茶,并开始收藏一些古树普洱茶。
初学者容易被古树两个字所迷惑,见到大茶树便激动不已,并以此作为自己玩茶的切入点,把树龄大小或者是树的大小作为茶叶品质的评判标准。而茶始终只是一种饮品,最大的价值是靠品质给人们带来健康,藏茶更多的是希望其后续转化能给自己带来惊喜,这就需要对原料的品质作综合分析,成就一款好的普洱茶需要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首先要有先天的地理环境优势,茶树生长在生态优良的无公害茶园,原料得到科学的加工处理以及合理得当的后期仓储转化。普洱茶藏身于云南这片得天独厚的神秘境土,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地理环境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云南茶区多分布在海拔1200~2000米左右的澜沧江两岸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不仅为区域内的茶树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说是普洱茶品质化学形成的先天优势。
气候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侯和山原气候的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并且常年雨量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普洱茶产区的年平均温度在17~22℃,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区域内种植的云南大叶种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也有利于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充沛的雨水能促进茶树的氮代谢,使得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提高。
日照
太阳光质与茶叶品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红光有利于茶多酚的形成,而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像云南的高海拔茶园,特别是古树茶生长的高山密林里,雨量充沛,云雾多,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反射,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从而会导致茶叶内的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较多。
温度
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进而又影响到茶叶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积累,因此不同海拔最高度的茶叶原料,鲜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等茶叶品质化学成份的含量也不一样。
海拔
可以说海拔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茶多酚和儿茶素随着海拔提高而减少,而氨基酸则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另外,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稀薄,茶树的蒸腾作用相应加快。芽叶本身不得不分泌出一种抵抗素来抑制水分的过度蒸腾,这种抵抗素就是茶叶的宝贵成分——芳香油。所以高海拔地区生长的茶气相对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同时,气候特征也会随海拔变化有所差异,又进一步作用于茶树生长。
纬度
地理纬度不同伴随日照、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对茶叶化学成分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有明显影响。纬度偏低,地表接受日光辐射量也较多,有利于碳素代谢,也就有利于茶叶多酚类物质的积累。
所以说云南普洱茶的品质取决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在这片“彩云之南”的美丽国度,曾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独特的地理风貌、复杂的气候类型与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共同孕育出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这是大自然的眷恋和馈赠,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云南的名片,是世界的绿色黄金。
立顿红茶的功效 你了解多少
红茶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很多商家把红茶的包装通过改变,改成现在市面上很容易见到的,很方便的红茶包,冲泡简单方便。其中立顿红茶深受大家喜爱,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说说立顿红茶的功效,立顿红茶的功效有很多,立顿红茶的功效是很多办公室人员喜欢立顿红茶的原因之一。
立顿红茶功效之一强壮骨骼,2002年5月13日美国医师协会发表对男性497人、女性540人10年以上调查,指出饮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中也有)有抑制破坏骨细胞物质的活力。为了防治女性常见骨质疏松症,建议每天服用一小杯红茶,如在红茶中加上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强,在红茶中也可加上各种水果,能起协同作用。
立顿红茶功效之二减肥美容,红茶还是极好的饮品,茶中的咖啡碱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运动进行中促成身体先燃烧脂肪供应热能而保留肝醋,所以让人更具持久力。
立顿红茶功效之三提神消疲,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及其它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都知道,办公族在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压力,而且长期面对电脑,面对着大量的辐射,长期的用脑用眼造成眼睛的不适,多喝红茶可以缓解这种症状,降低这些不适。通过小编介绍的立顿红茶的功效,大家赶紧在办公室准备一些立顿红茶吧,在工作之余享受一杯红茶带来的温暖的感觉。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1)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1)
①什么是古树茶?
古茶树顾名思义,就是栽培年代久远有些树龄甚至已经无法考证的茶树。古茶树上所采摘的鲜叶按标准制作的毛茶称古树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个细分市场,近年来始终以一种高姿态、高热点受众人追捧。那么,古树普洱茶真的代表普洱茶的最高品质吗?以及多大树龄的茶树才算古茶树?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随即而来,并在行业内争论不休。
古树普洱
一般人觉得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骨灰级茶友却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茶树树龄根本无法明确区分,这样的细分也不太具有实际意义。
其实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原由的。
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后才大规模开辟台地茶园。
由此,按茶园种植年代来划分显得更加合理,在古普会标准:《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标准》和《收藏级云南古树普洱茶制作标准》中,将1949年前人工栽培的茶园定义为古茶园,1911年前人工栽培的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古茶园成为原生态古茶园。并综合茶园生态、茶叶品质等因素将古树普洱茶分为普世级、品鉴级和收藏级三个等级。根据古普会标准,品鉴级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原料应产自1911年前种植的原生态古茶园。
雨林古茶坊:古法手工精制古树普洱茶
雨林古茶坊:古法手工精制古树普洱茶
编者注:本文是编者2014年春季亲赴西双版纳勐海县茶山所见所感,亲眼见证了雨林古茶坊茶人守护古茶园,传承古法手工,将古树普洱茶呈现世间的全过程。雨林古茶坊采茶、收茶、制茶全程无时间限制对外界公开,欢迎全国茶友赴茶山亲身体验。
感恩天赐古茶园
寻访古树普洱茶的源头,看制茶匠人用手心的温度熨烫鲜叶,看雨林古茶坊茶人隐匿在西双版纳茶山深处,对百年古树普洱茶的守护与传承,能感动于古茶树的沧海桑田,便断断容不下速成的口感。“内质丰富,茶汤厚润”,它虽不语,却给予满口香醇。
西双版纳早在1700多年前已种茶,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一,亦是普洱茶的故乡。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境内生长着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超过5万亩,是先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
树龄的长短对普洱茶品质至关重要。台地茶树龄较短,一般为十余年或几十年种植时间,高密度栽培需要施肥、打农药。台地茶生长周期短,根系不发达,吸收的土壤养分有限,茶碱含量较高。
从植物学上说,任何树种生长超过100年即可称之为古树,雨林古茶坊所采收的都是超过300年树龄的古茶树,它们历经时间的考验,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存活下来。千百年的共生,古茶树已和周围的生长环境、周围生物群落融为一体。古茶树根系发达,内涵物质极为丰富,后期陈化必然优于内涵物质少的。
树龄的长短造就了品质与口感的天差地别,古树普洱茶口感柔和、汤醇厚、内涵物质丰富,生态、好喝又健康。
以传统手工致敬时间
茶山的少数民族茶农是最懂茶的人,他们的先辈种茶制茶,世代守护古茶园、传承制茶工艺,雨林古茶坊将他们当做老师,又和他们亲如兄弟。
走进雨林古茶坊布朗山二十三坊,热火朝天的收茶制茶场面尤为壮观。雨林古茶坊向茶农收取鲜叶的价格是双方共同协商而定,上交鲜叶——现场检验是否符合标准——称重——现款现结,茶农脸上洋溢的是丰收的喜悦,雨林茶人心里感受到的是欣慰。另一边,古茶坊内十余口铜锅齐上阵——古法手工杀青,茶叶翻滚、热浪蒸腾……“春茶季的时候,为了保证质量鲜叶都要及时精制,我们古茶坊里师傅常常通宵达旦奋战”古茶坊坊主说到,此等茶人心让编者感到深深叹服,而更让人震撼的是,像布朗山二十三坊这样的古茶坊雨林人在西双版纳人迹罕至的深山修建了85座!
一款古树普洱茶的诞生,要经历:采摘——自然萎凋——手工杀青——摊晾——手工揉捻——阴凉——晒青——第一次剔捡——原料检验入库——原料出库第二次精挑细选——称重——蒸制——手工包揉——石墨压制——阴凉——第三次检验——低温烘干——第四次检验——包装,全程由当地少数民族师傅手工完成,雨林古茶坊古树普洱茶,呕心沥血之作!
我只见过这一家茶企全程公开
雨林古茶坊茶山行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友、媒体团等等共同行山路、访茶园、亲制茶,这种零距离探寻古树普洱茶制作过程的方式比任何有关茶的故事都更动人。茶人的世界没有捷径所以茶路必然不易,雨林茶山行至今已接待全国乃至海外的客人超过4000人次,用坏的轮胎已经堆积成山。雨林古茶坊首家开创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山行活动引领茶友们参观见证古树普洱茶的诞生,我只见过这一家茶企这样全程公开。
真实、公开、诚信、一诺千金,这是我深入雨林古茶坊源头腹地最大的感受,感恩此次茶山行所学、所见、所感,感恩天赐古茶山,感谢雨林古茶坊坚持高标准呈现高品质古树普洱茶于天下茶友!
回程路上,听到当地雨林古茶坊几位发起人早期寻茶的小故事:他们开着皮卡车,带着帐篷、铁锹、面包上路。在一次去勐腊县寻找古茶园的过程中,由于不认识路,又遇到塌方,寻茶人被困在一个村寨里,由于彼此不熟悉,他们没有被邀请住进村寨里。在被困的一周时间里,他们吃住都在车上,寨子里唯一一家小卖部的食品都被他们买光了,在面临断粮的临界点时,大雨终于停了,路通了,几位才得以脱险。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3)
解读云南古树普洱茶(3)
茶园生态环境
上一期我们讲到成就一款高品质的云南普洱茶应具备的几个因素,并对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作了简要介绍。大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云南普洱茶的先天优势,今天我们来讲讲大环境下的茶园生态,同样对普洱茶特别是古树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古茶园形成的时间是漫长的,万亩古茶园积淀的历史也是厚重的,历史上的普洱茶几经沉浮,战乱人祸社会动荡古茶园也随之被几度沉静几度重视,少数民族茶农种植茶树大都采用最原生态的方式管养,茶市不好便“放荒”修养生息,茶市好便上山采茶。这让古茶园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在最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中,植被、土壤、以及伴生的植物在最佳“平衡且可持续生态循环”状态下。
一、土壤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地,茶树所需的养分和水分,都是从土壤获取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茶树生长紧密相关。云南普洱茶产区土壤多为赤红壤、红壤、黄壤,pH值在4~6之间,更适合茶树生长。
《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高山古茶园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包括茶树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一应俱全,以致茶树有效品质成分和各种保健营养物质丰富。
二、植被
古茶园与台地茶园相比,前者树木比后者多。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从而改善茶园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
三、伴生植物
张顺高老师曾作过“五代茶园”的划分,从中可以看出普洱茶的栽培驯化历史以及茶园发展进程。茶树是一种从森林里走出来的人工作物,以园式栽培相比,最初的驯化栽培是混林共生的。茶树需要一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但以弱光照为宜,尤其需要较多的漫射光。而古茶园由于被树木所荫蔽,光照达到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长,从而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和增加,对改善茶品质十分有利。
“茶园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由以茶树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由光、热、水、气、土、生物等因子结合在一起的环境系统所构成,它的结构演变由从事茶叶生产的人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来导向,真正的制导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对三大效益的认识。茶叶生产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受经济规律的严格支配。当人们的认识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学知识的限制,尚不能深刻洞察生命系统对环境系统的依存关系时,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经济效益)表面上高于重于生态效益的现象,会诱导生产活动偏离生态稳定性的运动轨道,最后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这一原理可以为某些文明消亡作出解释,也是茶园历史结构演变的认识根源。”
古树茶之所以如此受亲睐来源于其生态价值符合当下人们追求健康的价值观念,不仅给人以独特的品饮享受也有非凡的经济价值。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能不能守护好每一株古茶树?自然状态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是循环往复的,一旦循环被打破,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因此,守护好茶园生态就是守护古茶树。
关于黄茶,你了解多少?黄茶详解(一)
如果说,绿茶是青姑,红茶是贵妇,那么,黄茶就是风韵动人的徐娘了。日常茶饮中,黄茶并不多见。黄茶,顾名思义,茶色金黄亮丽,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如诗中所说“黄色黄汤称鹅黄”。
黄茶,可以说是六大茶系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个了。经常会有人将黄茶错认为绿茶的一种,也时常会被误解为是绿茶放坏了。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黄茶。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系之一,按鲜叶老嫩芽大小划分,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⒈黄芽茶
鲜叶最为细嫩,于谷雨前后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等,其中君山银针最为名贵,属于中国名茶之一,雅称“金镶玉”。
⒉黄小茶
细嫩芽叶制成的统称为黄小茶,多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但品质不及黄芽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
⒊黄大茶
用粗老原料制成的,称之为黄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如安徽皖西金寨、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都是黄大茶。
常见的黄茶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大化坪镇、太阳乡金竹坪、为中国名茶之一。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与白毫银针不同,不是白茶,与银毫也不同,不是绿茶。他是黄茶中独具一格的名茶。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边的小岛君山。黄芽茶之极品,其成品茶,外形茁壮挺直,重实匀齐,银毫披露,芽身金黄光亮,内质毫香鲜嫩,被誉为“金镶玉”。
北港毛尖
北港毛尖以注册商标“北港”命名,唐代称“邕湖茶”,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北港。它的外形芽壮叶肥,毫尖显露,呈金黄色;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橙黄,滋味醇厚,叶底肥嫩黄似朵,在1987年在湖南全省名优茶评比中被评为全省名茶。
广东的大叶青
为广东的特产。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工艺与其它黄茶有所差异。其产地为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它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
贵州海马宫茶
产于贵州省大方县的老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海马宫茶采于当地中,小群体品种,具有茸毛,持嫩性强的特性。谷雨前后开采。海马宫茶属黄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的特点。
据史料推测,黄茶在公元七世纪已经问世。《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兴于唐,自明代列为贡品,清朝时期最为普遍。而整个唐朝盛行蒸青绿团、饼茶,中唐时炒制的绿茶才刚刚出现,何谈黄茶?所以“肇于西汉”的“霍山黄芽”,应该说的是鲜叶带黄色的特异树种制成的茶叶。而现在所说的黄茶,是指经过焖堆渥黄技术制成的茶。
别让“古树”成为普洱茶“负资产”
别让“古树”成为普洱茶“负资产”
春茶在望不安生,网上近日流传一篇文章“你喝的不是茶,是农药”,大肆渲染茶叶农残超标。后面发现此文实乃旧闻,且里面许多谬误已被澄清,让茶客们虚惊一场。细究起来,这也折射出消费者对茶叶生态安全的不放心。也是因此之故,普洱古树茶成为市场的骄子,不打农药、口感更优异成为无往不利的卖点,一火就是十几年。但凡事有利有弊过犹不及,如今“古树茶”渐成整个行业的“负资产”,怎一个乱字了得!
不信你到云南的茶城、全国卖普洱茶的店铺看看,不摆几饼“古树茶”,就是业内菜鸟。要是追问一下:你这古树多少年了?回答基本看店家的胆量: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三五百,千年古树茶也不在话下。一般消费者云山雾罩中买的古树茶,其实不知道里面是不是古树?有几成古树料?是纯料还是拼配料?更有甚者,可能买来的“古树茶”仅是一纸包装。怪哉!不喝古树不甘心,喝着古树不放心,成了普洱茶消费的常态。
稍懂普洱茶历史的人都知道,传统普洱茶多是有性繁殖的茶园茶,俗称乔木茶、大树茶。后来随着茶树新品种和台地茶的推广,“乔木茶”不便采摘、卖相不佳一度被打入“冷宫”,计划经济时代尤其如此。阴差阳错,古树茶2000年前后扛起“老茶”之后的普洱茶大旗,对2007年普洱茶“崩盘”之后的市场复苏和成长居功至伟。如今,市场又开发出古树熟茶、古树红茶、古树单株等品类,古树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古树茶是普洱茶也是云南的独特优势,已经并将继续造福广远,值得善待善用。
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客气地说,“古树茶”作为茶类概念被用滥了,作为市场营销手段被弄玄了,作为科研对象和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甚至有被污名化的倾向。由于一些山头古树茶利润丰厚,加之被承包、被“领养”,过度采摘催肥增产的例子不少,对这笔珍贵的资源造成破坏。其中最让人遗憾的,是过度推崇“古树茶”带来行业造假流行,“古树茶”的标签随便贴,业内似乎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耻,成为普洱茶的“诚信硬伤”,几为普洱茶这潭水“既深又浑”的罪魁祸首。
说古树茶成为行业“负资产”,还在于过度推崇古树茶给外界造成误读:台地茶不安全,不好喝,一律都是品质低劣的代名词。试想一下,云南的六百多万茶农,多少家有古树茶?笔者亲眼见过台地茶一斤春茶十几块还没人要的酸楚场面,茶农辛辛苦苦种茶最后只能撂荒,采摘压根收不回成本。有人可能以为“这是活该”,台地茶就该这种待遇。如果按这种逻辑,我国几大茶叶主产区的壮阔茶园都该被淘汰。
关于古树茶的营养价值是否优于台地茶,业内一直说不清或者不愿说清。那么口感呢?其实茶叶的滋味香气来自品种、产地和工艺,如果从全行业来说,工艺才是“核心竞争力”。现在普洱茶推崇自然生态过了头,似乎冰岛、老班章怎么都好喝,大树就一定比小树的好,如此还要制茶工艺作甚?不潜心研究、精益求精地追求普洱茶工艺技术,一味宣称是名山、是古树,这个偏向荼毒深远。
那该怎么办?“古树茶”的消费偏向果真是市场选择,政府、业界都无可奈何吗?不然。作为单个的商家可能是逐利和盲目的,但负责任的企业、真正的专家、诚信的店家和茶客,尤其是把方向、谋长远的行业主管部门,须有为“古树茶”纠偏、驱魅的诚心和魄力,坦诚引导消费者:古树茶没那么神。如果主管部门真对古树茶造假较真,克服取证等畏难情绪,拿出云南整顿旅游市场的勇气,杀一儆百让卖假茶者提心吊胆,“不信东风唤不回”。另外,茶叶最终靠产品说话,淡化古树茶概念,用生态茶园的好产品去征服味蕾,才是行业正道。
“古树茶”是祖先留给这代茶人的遗产,不光是财富也是责任。为古树茶“纠偏驱魅”,才能持续保护利用它。行业也该自觉理性,而不是急吼吼地去迎合误导不成熟的茶叶消费。
普洱茶古树与小树的比较
普洱茶古树与小树的比较
学过茶树栽培学的人都应该知道,抛开光照、温度、水、肥、土壤、维度、海拔等因素,茶叶内含物质的主要区别在于茶树的新陈代谢不同。茶树处于不同的树龄,吸收和代谢也不一样。
0-30年的茶树,氮的代谢比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与氮元素相关的产物,所以树龄小的茶树比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30年树龄以上的树,碳的代谢明显,生产大量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如麦芽糖、蔗糖、棉子糖等)、多糖(糖原、淀粉、壳多糖、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苦涩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一般而言,树龄越大,碳的代谢越明显,甜醇度就越好。由于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与茶叶含糖量密切相关,所以,成熟一些的芽叶和树龄大一些的茶树芽叶陈化更好,因此有人较喜欢古树茶、大树茶。
其实,树龄30年以上的茶树,如果生态环境不差,采摘次数又较少,那么是三十年、五十年还是七八十年的树是比较难区分的。台地、小树、老树、古树、大树、千年野生大茶树的生化区别在于新陈代谢不同,小的时候氮代谢明显,老了的时候碳代谢明显。
结语:就品味而言,较多人喜欢有岁月甘醇之感的生茶,首先是树龄带来的甘醇,其次是岁月陈化的甘醇。对一般茶友,三十年的生态茶树口感已经很不错了。
普洱茶“古树茶”滥用的潜在危机
普洱茶“古树茶”滥用的潜在危机
20块钱的古树茶,古树茶太便宜了!是真的古树茶吗?怎么到处都是古树茶?云南的古树茶那么多?古树茶真贱价?是台地的吧?最多是乔木的?也有200块和2000块的古树茶,哪个真的?哪个假的?古树是什么概念……
普洱茶“古树茶”滥用的潜在危机
很多普洱茶客,特别是初喝普洱茶的是新手,面对着纷繁复杂、高深莫测的普洱茶包装,提出无数疑惑。很多人选择了做足功课,再买茶喝茶。普洱茶包装上打着”古树茶”的茶品,几乎随处可见。遇到一个同行的,给我看了他几十元的茶,也打着某茶山古树字样,我对着他的”古树”两字哈哈笑了一下,他弹回一句,是真的。我无语。
云南厂家数以千计,每个厂家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茶品几十至几百款,如果把云南的普洱茶包装堆在一起展览,不知可以铺多少公里长的路。要识别各类不同包装茶品质量的差异,估计只有生产者自己最清楚。喝茶者的,凭着卖家的描述,包装打的字,再加上自己的喝茶经验,对茶品揣摩。等揣摩得和自己的心理价位接近,或和自己认知程度吻合,才敢放手买茶。如果是遇到大厂的还好说些,买的人多,卖的人也多,可以找到更多的价格。时常听到一句,买大厂的,放心!除了大厂规范化、规范化的生产,稳定的质量外,还有可以更轻松地购买。
云南有几十万亩的古茶园,不缺乏古茶。古茶园产茶量不大,有的古茶园有些古茶还需要保护。古茶也不至于漫天盖地、堆积如山,白菜价,地摊价,跳楼价的地步。严谨的茶人都说,云南古树不多的。古树茶就是数百上千年前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先民种植下的茶树。现在也有把百年以上的称为古茶树的说法。百年茶树,感谢大自然对云南的厚爱,赐予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才使那么多古茶树得以生生不息。试搜罗别的省份的,这样树龄的古树茶有多少呢?估计那边的几两古两,就是成了高层来往的珍品。物以稀为贵,云南的古茶长得太多了,所以贵不到哪里去,普通百姓也喝得起。商品的流通规则决定了,好东西不一定贵,贵的不一定好东西,但愿大家在喝着平价而非廉价的云南好茶时,别忘心里另存一份感恩。
滥用”古树茶”作为包装,很多时候并没有给商品带来附加值。如果说商品的假冒伪劣是为了以次充好获得高价,云南的商人在这里表情得”与众不同”,好像写的”古树茶”只是一种销售上吸引眼球的字眼,卖的,还是非古树茶的价。并不是说他们不要钱,也许是不成熟的商业技巧,取巧,只取了一半,反显拙了。有时,横横心,倒宁愿得到一种高手段的谎言,换得心里的舒服,也不愿去听一个破绽的谎言。这是无奈的话,还是厌恶说谎的。
貌似得益的作法,亏得多大?首先,消费者心里的抗拒,普洱茶太复杂了,搞不懂,不懂就少买点,尝一下就可以,或者买点低价的。其实,真正古树茶被压在脚下。除了极个别发烧友、行内的识得古树茶,很多人也分不清是否真正古树茶,商家的引导很多时候是太可靠的,要不,有时间琢磨了再买,要不算了,不买了,或买了写了标”古树茶”的低价茶,喝了,哦,原来古树茶不过如此,问题就引到第三个了。第三,对整个普洱茶行业信心的减弱。培养普洱茶群里,这两年在各种炒作、媒体报导之下,已显得很艰难,外部的副作用,内部的问题,真可谓内忧外患了。现在普洱茶行业正处于低谷,能认真坚持下来,做好茶,认真宣传,点滴积累的不多了。但低谷也正是培养喝茶群体的一大好时机,大家都觉得便宜,如果再加上好喝,谁不选择?
普洱茶”国标”出来了,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茶才能叫普洱茶。这是个大范围的标准。云南相关职能部门为何不细化相关的小标准,并运用执行呢?比如,什么样的茶才能叫”古树茶”、”野生茶”、”大树茶”,平时再应用到包装上,符合什么条件的,才准许使用。不符合的,以怎么的措施整顿使其规范。茶厂家要启用的商品包装,需申报、审核、备案,包装上不作夸大化的宣传、每款产品需要相对稳定的茶品质。包装的纷繁复杂,也是令人头疼的,可以有个性化的包装,图案多样化,没问题。铁观音包装袋各式各样,但他们把层次分得很清楚,几个香型,几个等次,每个店都如此,以喝作为标准,以茶客的品饮感觉作为定价。普洱茶的种类、山头、陈化条件等是要复杂得多,还有历史上遗留的很多问题,所以要学也难。只能从新茶上开始革新。试图包装上如实地、明确地描述着山头、用料、树龄大小,采摘季节等。这也只是个人抛砖的一点小想法。如果职能部门替消费者先清理了认识上的障碍,消费者心理踏实了,喝茶轻松了,整个行业也会无声无息中朝前跨越着。当然,普洱茶业的发展,需要很多方面的完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再有探讨式的建议,古树茶现在很多也需要保护,量也极少,可否打造成云南普洱茶业真正的精品高档茶。可否”古树茶”等标识做一个严格的使用标准?任何一个茶品,达到某个标准方可使用相关标识,严把关口,惜墨如金,让普洱茶有一套澄明的产品标识标准。
古树茶为什么更优质?丨知识
古树茶为什么更优质?丨知识
说起古树茶来,很多茶友一点也不陌生,特别是近些年,古树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其风头也是无二,那么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特别是云南这边的古树茶会更多些。而提起古树来与之相对的便是小树,台地等等,与这些相比,市场和消费者似乎更喜欢古树,这是为什么呢?古树茶有什么好的地方,引得这么多人争相追捧呢?下面就来看看。古树茶的优质原理
众所周知,古树茶通常是半野生状态,生长环境、生态条件比较好,通常有些树木遮荫,土壤有机质丰富。
科学分析表明,野生茶树茶多酚含量通常较低(山茶属近缘类茶植物更低);茶多酚中主体物质儿茶素含量也低些,而且儿茶素中具有苦涩滋味的复杂儿茶素比例小些,苦涩味少的简单儿茶素比例相对大些。古树茶的亲缘关系靠近野生茶,也许也具有类似的物质比例特性。
从分析测定某些古树茶的化学成分也已发现,多数古树茶鲜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比较高,茶多酚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古树茶的“酚氨比”相对较小,表现在口感上就较柔和回甘快。古树茶品质好的本质
古树茶是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为数不多的、稀缺茶树资源,不少消费者都说,古树茶就是口感好,滋味柔和协调、回甘快。
茶叶滋味是茶叶水溶内含物给人们口腔味蕾细胞的一种综合感受。
茶叶中溶于茶汤的物质有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氨基酸、咖啡碱、糖、有机酸、芳香物质等,非常丰富。
茶叶口感是这些物质的综合反映,茶叶滋味口感好与不好,就是决定于这些物质的比例。
而古树茶茶时间积淀,其内含物质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氨基酸、咖啡碱、糖、有机酸、芳香物质等,非常丰富。
并且,适当遮荫条件下的茶树,氮代谢旺盛,茶树形成氨基酸一类含氮化合物会多些;与此相反,适当遮荫条件下的茶树,碳代谢有些受抑,合成茶多酚一类物质会少些,其中苦涩味重的复杂的酯型儿茶素比例相对少些。还有,土壤有机质多的条件下,有利于氮代谢,合成氨基酸一类物质会多些。所以生态条件好的古树茶,滋味会好些,给人们的口感自然会好。
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古树茶之所以好、之所以优质,是因为它生长环境好,生态,光照、水分、气候都十分的适宜,那么在这样的环境生长出来的茶叶本质会非常的优质,内含物质丰富,起码比小树和台地好,其茶叶的口感滋味当然也就会很好。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古树普洱茶知识你了解多少?》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知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