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事:普洱茶终于有了自己的审评标准

普洱茶有什么功效 2024-01-17 06:33:14

【 – 普洱茶有什么功效】

行业大事:普洱茶终于有了自己的审评标准

近十余年来,普洱茶市场风云变幻,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其中尤以2007年和2014年最为激烈。不论是2007年的断崖式跳水,还是2014年的古树普洱茶神话,均在暴热后短时间内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这十余年来,普洱茶市场似乎都能找到炒作的热点,从“包治百病”到“天价老茶”,从名牌名品到名山古树,从纯料到拼配到小产区,从健康饮品到金融产品……一个接一个的概念层出不穷,一个接一个的热点被制造出来,然而这一切,并未真正给普洱茶带来一个理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市场。普洱茶的未来在哪里?普洱茶的路在何方?带着各种问题,记者拜访了国家高级评茶师、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363普洱茶审评法”的创始人周云川先生,请他从一个行业观察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角度,来诊断普洱茶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试图找到普洱茶的未来发展之路。

记者(以下简称记):周老师作为普洱茶的资深专家,以一个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现在的普洱茶市场?

周云川(以下简称周):首先,我认为普洱茶今天所面临的困难局面,是注定会发生的,只是时间来得比预想的快了一些。这么些年来,普洱茶始终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中,一段时间受到追捧,一段时间又遭到冷遇。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比较复杂,有资本的因素,有行业自身的因素,有企业的因素,但归根结底,产品才是决定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普洱茶虽然全国知名,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普洱茶才是好的普洱茶,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普洱茶好不好,没有一个标准。

记:按照您的说法,这种无序的竞争主要因素是普洱茶产品本身,您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周:还是举几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知道,严格按照工艺制作的普洱茶,具有“越陈越浓越香”的特点,存放时间越久,品饮的价值就越高。但这样的普洱茶,在出厂时,其品饮价值就稍弱一些,有的甚至不怎么好喝。十余年来,一些企业通过不断改进工艺,使得普洱茶在出厂时便获得较好的香气、口感和滋味。从及时品饮、消费的角度来说,这没什么错,但问题是,更多的消费者、收藏者、投资者、商人等等,将这样的普洱茶用来存放,以期获得“越陈越浓越香”的效果!而现在大量的事实证明,改变工艺之后的普洱茶,即使存放了10年,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品饮价值,这些普洱茶不是“越陈越浓越香”,而是“越陈越寡越淡”!再说了,如果一个产品都不是按照普洱茶的工艺来制作的,那这个产品实质上也就不是普洱茶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厂家都在使用改进后的工艺,而不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来生产普洱茶。

另一种情况是,多年来行业内对消费者混乱的宣传,小产区普洱茶、山头茶、古树茶被认为是高品质普洱茶的代表,市场上出现的怪现象是,不论什么样的产品,只要在包装上印着“易武”“冰岛”“昔归”“老班章”“景迈山”等等知名茶区茶山,就能卖出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价格,这是非常畸形的。我们暂且不论不法商人的造假,单就小产区和知名茶山来看,由于茶树品种的不同,其品质往往相去甚远!一些企业宣传大树茶比小树茶好,这也是没有道理的,小树茶比大树茶品饮价值高的,比比皆是。

记:可是,消费者无法判断工艺是否被改变,也无法辨别棉纸里面包着的茶饼是不是知名山头的茶,当然也就更加无法分辨茶树品种了!是否有一种评价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普通消费者呢?

周:这里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今天的普洱茶从业者、消费者唯山头论、唯纯料论、唯古树茶论等等的论调,是长期以来商家不断引导的结果,当我们看到一些知名的大企业生产的名山古树茶的数量,甚至超过这个山头的总量时,这不是分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企业的诚信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卖茶的人说“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好和不好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的,当消费者不掌握辨别普洱茶好坏的基本知识时,他也难分辨出茶叶是否“合适”自己!要判断一个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是完全有方法可以做到的。我们知道绿茶、红茶、铁观音等等,都有自己的审评方法和标准,通过这个审评方法,能够评判产品的品质特点,再根据这个品质特点来确定大致的价格范围,这是比较科学的做法。然而,普洱茶发展到今天,还在借用绿茶、红茶的审评方法,这种审评无法完整的评价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这明显是不利于其发展的。

评价普洱茶价值高低,不应该仅仅建立在看产区、名山、古树、台地等等因素上,而应该回归到产品的品饮价值上!所以,建立一套合乎逻辑又容易掌握的审评标准,对普洱茶无序的市场竞争,应能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记:我知道这十多年来,您一直带领着团队在倾心研究普洱茶的工艺、品种以及普洱茶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整理出了一套专业的普洱茶审评方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审评法么?

周:这是我们沿用了10多年的普洱茶专业审评法,我们通过这个方法审评了超过1万个普洱茶产品,对其品饮价值、工艺以及收藏价值进行评判,验证了这套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个审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三次冲泡出汤,来对普洱茶的品质特点做一个综合的判断。由于第一泡时间为30秒,第二泡为60秒,第三泡为30秒,所以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363普洱茶审评法”。

记:如果我没有记错,“363普洱茶审评法”是普洱茶行业第一个专门针对普洱茶开发的审评方法,那么这个审评方法和现在常用的五因子、八因子审评法有哪些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周:众所周知,五因子、八因子审评法主要用于评价绿茶、红茶等茶类的品质优次,五因子审评法针对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因素进行评价,八因子则按照外形的形态、色泽、匀整度和净度,以及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八项因素来进行评价。使用五因子、八因子来评价普洱茶时,并不能完整的评价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比方说,绿茶的外形占有较大评分比重,但普洱茶的外形并不是主要特征,而普洱茶强调耐泡度,绿茶则不要求!

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从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四个方面,针对普洱茶的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口感、耐泡度和叶底,对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进行评价,总结出了一套能完整反映普洱茶品质特点的方法,就是现在使用的“363普洱茶审评法”。

记:说到审评法,似乎是专业人员才具备的知识,“363普洱茶审评法”是否较难掌握?

周:“363普洱茶审评法”是专门针对普洱茶开发的审评方法,其兼顾到了普洱茶生茶、熟茶,并推出了更为严格的专业版本和更大众的普及版本。普及版“363普洱茶审评法”只需要花较少的时间,通过简单的训练,便能掌握其要点,普通消费者通过“363普洱茶审评法”,也能很好的判断一个普洱茶产品的品饮价值。

相比较五因子、八因子来说,“363普洱茶审评法”最大特点就是,方法简单,学习容易,不仅适合专业审评,更加适合普通大众使用。

记:过去十多年,普洱茶市场经历了各种动荡,行业也受到各种冲击,从业者、消费者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对普洱茶的怀疑,甚至是质疑!这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行业自身没有一套科学的普洱茶的价值评价体系!“363普洱茶审评法”发明至今已十余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公开呢?

周: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任何的产品评价系统,都必须经历大量的实验、验证其科学性、实用性、稳定性。“363普洱茶审评法”经历了十余年,审评了超过1万个普洱茶产品,经过不断的修正、完善。其二,普洱茶行业以及市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任何评价体系都会受到巨大的质疑,甚至是打压。在普洱茶市场持续火热的时候,公布“363普洱茶审评法”对行业产生的积极作用,要小得多,甚至有可能出现反作用。

今天的普洱茶从业者,见识过了各种各样的普洱茶评价方法,但都具有较强的个性,甚至是蛮不讲理,没有一个方法能够推而广之。在普洱茶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今天,发布“363普洱茶审评法”,对规范、引导普洱茶价值体系的重建,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363普洱茶审评法”对普洱茶市场能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准备怎样推广?

周:“363普洱茶审评法”的推广,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重建普洱茶的价值体系。比方说,过去评价一款茶的标准,会集中在区域、山头、古树、台地甚至是大师等等方面,使用“363普洱茶审评法”,可以将这些因素全部抛开,从产品本身入手,关注其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口感、耐泡度和叶底等,综合评价这款产品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一款大树茶的品饮感受不如一款小树茶时,大树茶的价格还能超过小树茶吗?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让从业者、消费者能对普洱茶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从更专业的层面上来说,“363普洱茶审评法”可以对一款产品的工艺特点、未来陈化做出基本的判断,能有效指导普洱茶发烧友、收藏者、投资者找到可以“越陈越浓越香”的普洱茶。

至于推广,我们将推出“363普洱茶审评法”的APP,也希望媒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共同推进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普洱茶常用审评术语

普洱茶常用审评术语

干茶:

嫩黄/嫩绿/黄绿/灰绿/青绿/暗绿/银白/银灰/乌黑/乌润/枯黄/枯棕

/枯灰/棕枯/棕润/黑褐/褐红/爆点

洒面:

无/少许/充足

嫩度:

低/稍低/一般/稍高/高

松紧:

松散/稍松/适宜/稍紧/紧实/紧结

表面:

端正/起层/落面/脱面/脱边/平滑

汤色:

薄浑/厚浑/浅薄/浅白/浅绿/浅黄/黄绿/杏黄/黄明/橙黄/浅红/红浓

/红明/红亮/红艳/红褐/红黑/褐红/褐黑/黑褐/沉淀物

香气:

透/扬/沉/短/贫/浮/毫香/嫩栗香/酵气/失解/高甜/焦糖香/甜和/

高锐/高郁/果香/麦芽香/烟熏味/烟焦味/高火香/纯正/粗青味/粗老味/酸

馊气/水闷气/木炭气/塑料味/石灰气/铜臭味/焦味/生青/足火香/日晒气/

陈霉气/陈气/陈闷/陈熟/陈香/梅子香/异气/钝熟/麻袋味

滋味:

回甘/生津/强/醇厚/浓醇/醇正/醇和/甜爽/甘醇/平和/淡薄/涩/粗

/粗淡/青涩/苦/熟味/高火味/老火味/陈味/劣异味

水路:

细致/细/平/粗/稍粗

回韵:

无/略回/尚回/回/强回

叶底:

细嫩/柔嫩/柔软/匀/杂/嫩匀/肥厚/舒展/摊张/粗老/皱缩/瘦薄/薄

硬/破碎/暗杂/硬杂/焦斑/绿黄/露黄/灰黄/枯黄/灰暗/灰褐/青暗/黑褐

/铁黑/棕褐/青黄/猪肝色/肥亮/软亮/红边/红张/硬挺/红匀/紫铜/乌润

/乌暗/乌条/花青/花杂

耐泡度:

低/一般/尚可/高

云南普洱茶市平稳 行业标准不明

云南普洱茶市平稳行业标准不明

近20年来,普洱茶是中国茶叶最受关注的品类。经历了2014年茶叶市场的“狂欢之后”,今年春天以来,经营和消费茶叶的人开始回归理性。然而,行业依然混乱,业内人士普遍持这样的观点,出台一个适用的普洱茶标准,才能让云南这张名片真正响亮起来。

市场回归平稳

“去年,我和行业同仁就对茶叶市场进行过探讨,2007年的盲目收购曾重创普洱茶市场。”谈到去年茶市,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协会、茶马古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皓明颇为感慨,在他看来,云南的茶叶独一无二,但不应该迷失在盲从和吹捧的漩涡当中。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等5个单位联合组织调研分析的《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普洱茶产业正式启动后,普洱茶产量、价格在经历了长达15年的持续攀升后,至2007年中期,价格泡沫破裂,产业大幅滑坡;经过两年底部盘调,2009年重新起势,量价齐增。2014年达到顶峰。

“2014年的一个典型案例,某些品牌的普洱茶年头价格是3万元,到了年尾就变成了1.5万元,所以说,茶叶不是只升不降。”胡皓明说,“2015年是理性回归,不能说是泡沫破碎,应该是平稳,消费者更理性,企业更成熟了。”

昆明古韵茶香会馆董事长申健也持有相似的看法。他向记者这样描述到:“2014年春天,整个行业出现了新的顶峰,春天抢购情况比较厉害,其实,这是从2011年一直积累到2014年,到了下半年,就出现了明显下滑,今年春天表现特别明显,整体价格下滑,行业热点降温,比较理性。”

普洱茶“不知名”?

普洱茶市场的大起大落,主要受到稀少的古树茶影响,但总体来说,普洱茶均价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推算:2014年,云南普洱茶种植面积约为480万亩,较2013年增20万亩,增幅4.3%;产量11.4万吨,增1.71万吨,增幅17.6%;产值101亿元,增31.4亿元,增幅45%(产量、产值不包括普洱茶原料即晒青毛茶数值)。

报告称,目前,云南省普洱茶毛茶均价为33元/公斤,成品茶均价为88.6元/公斤,仍低于160~200元/公斤的全国名优茶均价。尽管在当前国内众多传统名茶价格滑坡、传统市场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云南普洱茶价格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价值洼地,产值提升仍有较大空间。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尽管“普洱”风靡盛行,但是不少人对普洱茶尤其是古树茶的认识还停留在包装上,茶叶本身反而知之甚少,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工程师杨滢惠给记者讲述了这样的经历,当她拿着上好的普洱茶到省外请人品尝时,对方反过来惊讶到:“这就是普洱茶?”

而对于已经研究普洱茶几十年的胡皓明来说,他对市场的乱象也颇为无奈,他认为,只有在云南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出地标性的普洱茶,云南能为全世界提供最好的饮品,不少品类的普洱茶兴起于十多年前,被包装起来,但是不少人对茶叶几乎不了解。

“这是我们茶人、茶企需要反思的地方,在推广、引导消费者的力度上还远远不够,需要在统一的思维和方向下,进行强有力的宣传,进行消费式的引导,不能再走收藏型的道路,普洱茶本质是商品,价值产业链在于收藏,但是前提是消费,在此基础上再来谈收藏。”普洱茶要完善标准

这个行业还混乱。”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自定标准、各自为伍成为市场默认的规则。云南茶人们呼吁,普洱茶标准亟待完善,来保护云南这张名片。在备受追捧的古树茶上,人们对于树龄的界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100年到800年,都有说法。

多年实地考察云南各地古树茶情况,杨滢惠表示,一般来说,古树茶分为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等,通过测茶树的主干茎等方式来确定茶树的树龄。她说,一般认为,百年以上就可以称为古树,多数受访者也持这样的观点。

而在申健看来,普洱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基础研究滞后,市场走在了前面。“过去普洱茶作为低端茶,没有得到重视,学术科研集中在种植、栽培等方面,没有在高端层面进行研究,大量新概念在2004年后出现,时间太短,很多概念没有得到公认,市场走在学术之前,市场认可追捧古树茶有了导向,再来研究,不同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比如纯料,有人说一个山头是,有说一个寨子是,还有说一棵树才是。”

此外,人们现在还在为普洱茶的身份争论,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普洱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六大茶叶种类,应该单列出来。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今年,云南省相关机构将对云南茶叶展开深入研究,邀请茶叶方面的老专家,通过研究会,考察,设立相关茶叶展馆等,以此完善普洱茶方面的标准。

普洱茶的“十一子”审评法

普洱茶的“十一子”审评法

审评名词

芽头:未发育成茎叶的嫩尖,质地柔软。

茎:尚未木质化的嫩梢。

梗:着生芽叶的已显木质化的茎。

筋:脱去叶肉的叶柄、叶脉部分。

条:条状茎、梗、叶。

碎:呈颗粒状细而短的断碎芽叶。

夹片:呈折叠状的扁片。

单张:单瓣叶子。

片:片状叶。

末:细小呈砂粒状或粉末状。

朴:叶质稍粗老,呈折叠状的扁片块。(粗茶梗大茶叶)

红梗:梗子呈红色。

红筋:叶脉呈红色。

红叶:叶片呈红色。

渥红:鲜叶堆放中,叶温升高而红变。

丝瓜瓤:渥堆过度,叶质腐烂,只留下叶脉的网络,形成丝瓜瓤。

麻梗:隔年老梗,粗老梗,麻白色。

剥皮梗:在揉捻过程中,脱了皮的梗。

绿苔:指新梢的绿色嫩梗。

上段:筛摇后,上层较轻、松、长大的茶叶。也称面装或面张。

中段:筛摇后,集中在中层较细紧、重实的茶叶。也称腰档。

下段:筛摇后,沉积于底层细小的碎茶片末。也称下身或下盘。

审评虚词

高:程度明显的好或某项因子明显的好。

低:程度水平差距大,明显的差或某项因子明显的差。

强:程度总水平要好些。

弱:程度总水平要差些。

微:程度上很轻微时。

稍:程度不深时。

略:程度稍不深时。

较:有一定差距。

欠:在规格上或程度上不够要求,且差距较大时。

尚:程度有些不足,但基本还接近时。

有:表示某些方面存在。

显:表示某些方面比较突出。

七彩云南引领茶行业标准:首个企业“普洱茶综合标准”出炉

七彩云南引领茶行业标准:首个企业“普洱茶综合标准”出炉

11月21——25日,2013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于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隆重召开,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专业茶业博览会,广州茶博会历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本届茶博会最亮点最抢眼的盛事,是21日下午在茶博会中心舞台隆重举办“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暨‘一片可以喝的收藏艺术品——作品壹号’”新闻发布会。一流企业引领行业标准近年来,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独有的健康保健功效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伴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和普洱茶市场规范化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普洱茶品质的综合要求也日益提高。这种要求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普洱茶本身健康品饮功效以及口感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普洱茶投资收藏价值的追求。七彩云南茶业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普洱茶龙头企业之一,多年来秉承“好茶为你”的品牌理念,一直坚持在种植、选料、生产、品控、包装、存储等全产业链环节坚持高要求、高标准,精细到每一个环节,为消费者奉献优质好茶。“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在综合了多年的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科研专家的反复研讨,首个由普洱茶企业提出的《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在本届茶博会隆重发布。该标准凝聚了七彩云南茶业长期以来在种植和制茶方面的实践,是七彩云南茶业专家研发团队经多年研究制定的从茶园、原料、生产、溯源等多环节、全产业链更高要求的普洱茶制茶标准。与普洱茶行业遵守的“普洱茶国家标准”相比,《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定义了七彩云南茶业更安全、更严谨、更规范化、更高标准的一套操作规程,从选料上,缩小了茶叶黄金产区的范围,各项理化指标更为严格;茶园管理规程、茶叶加工按照七彩云南万亩生态有机茶园的种植标准和茶叶加工标准,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更为严格和细致全面;同时,规范了七彩云南普洱茶贮存技术的各项指标,增加了古树茶追溯规程等。该标准的颁布,将为七彩云南茶业打造出更完善、更标准的制茶理念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对普洱茶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强而有力的助推作用。从茶园到茶杯,《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的发布,体现了一个企业对细节的专注和用心,对消费者的真诚和负责。高标准打造高体验作为开门七件事中的“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的普洱茶更是备受人们青睐。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打造出来的普洱茶,无论在品饮口感上、健康功效上,还是投资收藏价值上,都将给予消费者更优质的感受和体验。按照《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生产的普洱茶,首先,原料更优质,口感更好:根据长期的评审研究和实际制茶经验,《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进一步锁定了黄金核心产区的范围,这些核心产区范围内出产的茶菁,已经被证明是口感更好、内含物质更丰富、更适宜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其次,健康功效更高:在《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里,对于普洱茶一些有益内含物质(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高,意味着按照《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生产的普洱茶,对人体有更好的保健功效。第三,品饮更安全:《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增加了一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未强制要求检测的项目,并增加了检测的次数,保证每一片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普洱茶更优质更安全。第四,首次增加了古树茶追溯体系,能够追溯到每一片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的源头,增加了消费者投资收藏的保障。七彩云南茶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打造安全优质的普洱茶代表作,为消费者奉献更纯正、更健康的、更安全保障和收藏价值的“百分普洱”。全球首款跨界艺术收藏茶——“作品壹号”在举办了隆重的“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综合标准”发布后,一款由七彩云南茶业尽心打造的全球首款跨界艺术收藏茶——【作品壹号】也在本次发布会上首次正式亮相。该茶品以“跨界、艺术”为理念打造的高端收藏普洱茶,不仅茶品珍稀罕有,连同茶品包装、与茶品同时限量发行的典藏艺术品,都值得品鉴与珍藏。值得一提的是,该款茶不仅代表庆沣祥古法制茶技艺的高峰之作,更是全球首款拥有生产履历“电子身份”的普洱茶,是七彩云南“古树茶追溯体系”的首次应用。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使其具备与艺术收藏品一样的“永隽经典”的价值。七彩云南庆沣祥【作品壹号】——全球首款“跨界艺术收藏茶”的打造,正是源于这一理念。“跨界”具备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地域跨界”,该款茶品是首款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携手台湾中华普洱茶交流协会倾力打造的收藏品,具备两岸茶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第二层含义是“艺术跨界”,【作品壹号】配有一幅1:1的国际绘画界公认巨作——潘玉良自画像,潘玉良是30年代留法世界级华人女画家、雕塑家,其自画像融合了印象派技术及东方艺术情调,极具观赏价值;与【作品壹号】超限量顶级礼盒配套的还有一套名为“龙尊”的限量版瓷器,该套瓷器由国际创意大师王侠军精心创造设计,以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为主题,展现中国瓷文化之至尊大美,该套瓷器全球仅限量发行222套,弥足珍贵。此外,【作品壹号】的包装棉纸采用来自台湾“凤髓笺”文化用纸,“凤髓笺”曾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专用画纸,不仅文化意蕴深厚,更具备传承经典、永续价值之意义。从茶品本身的收藏价值而言,【作品壹号】特选老班章有机生态古茶园内生长健壮、大乔木古茶树的早春鲜叶为原料,沿袭庆沣祥古法制茶技全手工精制而成。数百年的古茶树本身,如国宝一样珍贵稀少,这也就注定了【作品壹号】一次只能诞生1772片,而“1772”是百年茶庄“庆沣祥”始建之年代,这一发行数字,亦是为纪念庆沣祥茶庄的百年风雨辉煌历程。除了原料珍稀罕有,【作品壹号】还是一款大师倾力打造的茶品。它的缔造者是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研究院张俊院长,张院长30载专业事茶,多次代表云南茶界在国际国内做学术交流及宣传;获十余项科技进步奖,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编著出版多部普洱茶专著,被誉为“云茶1号发明人”和“紫鹃之父”。【作品壹号】由张院长独创工艺打造。【作品壹号】茶品的价值,还体现在专注打造的每一个完美细节上。易武笋壳、云南西双版纳的水冬瓜木箱这一切细节的考虑都是为了还原普洱茶最原生态的保存方式,给予【作品壹号】最佳的保存环境。除此之外,【作品壹号】还是全球首款拥有“产品履历电子身份证”的顶级普洱收藏茶。藏家通过扫描RFID电子身份证,可以读取茶园、古树茶的履历等详细信息,增添收藏价值,更方便藏家鉴别藏品的真伪性。【作品壹号】跨越时空,归集所有岁月沉淀,超越单一价值累加,是一片可以喝的收藏艺术品,也是当代普洱的典范之作。

云南普洱茶知识:勐海茶厂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吗?

云南普洱茶知识:勐海茶厂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吗?

勐海茶厂自有产权的原料基地分别处于勐海布朗山乡和巴达乡,总共20894亩。

巴达基地坐落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西南110公里,比邻1700龄野生茶树王–巴达大茶树。该场平均海拔皆在1700以上,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生长季节终日云雾缭绕,所产之茶皆具高山品质,“色、香、味”均属上乘,是“大益”普洱系列产品独特原料的主要产地之一。

布朗山茶场建于勐海最大的用材林场–布朗山林场内,西邻著名旅游景区打洛。茶园周围数十公里均为材林以及阔叶林区,属典型的生态茶园。场内林茶交错,溪流竞语,可与桃源相媲美。现有丰产茶园万余亩,所产之茶毫多体壮且无污染,是“大益”普洱茶品质的强力保证。

除了上述两个自有产权的原料基地外,遍布各茶区的紧密合作型基地以及密布各乡镇和村寨茶叶粗制所和收购站,也是勐海茶厂优质原料来源的重要保证。

普洱生茶品鉴丨终于理解什么是“醇厚、耐泡,回甘”了

老看到听到别人喝茶时有各种精彩的评论,可我却拙于口舌,一直形容不出所喝茶的味道!

老师说:“自己细细品饮一款茶,捕捉到它的特点,感受到它的滋味,体验一下那种喝完茶之后的感觉,你就喝懂了这个茶。”

“等你喝懂了它,下次冲泡的时候,上一次冲泡这个茶的那种感觉会立即从记忆中调出,在你回忆和体验的过程中,你就理解了这个茶。”

“一旦你理解了它,各种关于这茶的词语便会油然而生脱口而出了。。。”

记着老师的话,我认真地泡饮了一款普洱生茶——春畅古曼撒

众所周知,普洱茶分两种,经渥堆工艺制成的普洱熟茶,简称熟普,还有一种不经渥堆,而是选择自然陈化,是为普洱生茶,即生普。

不难发现,生普是自然陈化,故而发酵程度较低,而且随着年份的增长,有着别样的口感。茶叶来源于大树种,生普茶汤滋味偏强烈且明显。

前三泡,馥郁花香带蜜香,滋味清甜,稍觉平淡,老师说,紧压茶前三泡水浸出物出来的不多,真实的味道不能完整呈现,而且我出汤快了些。不过,除了惊艳的杯香,茶汤中似乎也闪出一缕醉人的幽香,好神奇呀,这可是第一次通过口腔感知到的茶香!

四、五泡,汤香愈发明显了,滋味饱满丰富,微涩中带点清苦味,舌下泛出好多小气泡,这就是生津了吧。喉部凉凉的,长久舒爽,哈哈,原来这就是回甘!

六、七、八泡,滋味和四、五泡相似,茶汤很稳定,醇厚生津依旧,回甘源源不绝(现学现用),略带细颗粒感。

九、十、十一泡,神奇的汤香依旧,滋味丰富苦味若有若无,回甘舒爽持久,生津有所减退,甜度却有增强。

十二,十三泡,没有可以闷泡之下,滋味丰富度下降,苦味消失,生津没那么明显了,回甘却还在,好甜好甜,老师说,这就是接近尾水了,因为投茶量小(6克)的缘故,这款生茶本可以冲到20泡的!太厉害了,13泡,已经是我泡的最多泡数了,想不到普洱生茶这么耐泡,嘿嘿,又学了一个词:耐泡!

普洱生茶我以前也喝过几次,但从没有像今天一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泡,无论是冲泡还是品鉴,最关键的,这次品饮我终于理解什么是“醇厚、耐泡,回甘”了!

当然,所泡的这个茶也被我深深记住,

的春畅古曼撒,它的香甜醇厚生津回甘,它的耐泡,还有那最惊艳的——汤香!

挑选普洱茶的标准

挑选普洱茶的标准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是想要喝到好的茶就很不容易,特别是普洱茶,普洱生茶色泽墨绿,好的生茶汤色金黄透亮。普洱熟茶色泽红褐,好的熟茶汤色红浓明亮。普洱茶有很多种,购买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挑选呢?

第一、普洱茶保护区域是云南省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不是以上保护区域生产的茶,都不是普洱茶。

第二是大叶种。在云南普洱茶的保护区域中,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的茶叶,但是生产普洱茶的只能是这个区域中的大叶种。

第三是晒青。普洱茶青毛茶的干燥方式必须是“日光干燥”,即晒青,晒青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普洱茶酶的活性,保证它的后发酵。这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的关键工艺之一。普洱茶鲜叶采摘时有较长的雨季,生产企业是否具备晒青大棚,这个时候的鲜叶能否保证晒青,是检验普洱茶企业质量生产的关键。

第四是后发酵。普洱茶是在晒青毛茶的基础上,紧压成型然后自然发酵,或者是用晒青毛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这两种方式都是后发酵,区别于红茶、乌龙茶的发酵过程。

第五、不能片面追求年限:普洱茶的好劣,年限是一个标准,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年限越长越好。目前普洱茶市场上大量出现的十几二十年的普洱茶大多是假的,因为普洱茶热是近些年的事,多年前的存货并不多,所以只追求年限就容易上当受骗。

第六、原料和产地很重要:普洱茶的原料远比年限更重要,讲究于普洱茶的质量,就要考察茶叶的来源和产地。较好的普洱茶原料应该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没有喷洒过农药的大树茶,这种茶叶看上去比较粗糙,卖相也不见得好,但却是真正“绿色”的。在产地方面,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因自古以来在普洱县集散,因而得名。目前,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的茶叶相对比较好,这与当地茶叶种植历史和自然条件有关。

第七、收藏保管很重要:在收藏方面,普洱茶对室温和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普洱茶和其他绿茶、乌龙茶不同,不需要隔绝空气,相反喜好通风干燥的环境,所以可将普洱在陶瓷缸中存放,不要受阳光直射、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即可。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中是要发霉的。

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法

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法

普洱茶的香气独特,具有养胃、排毒、降三高、消脂去腻、减肥美容等功效,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普洱茶是中国茶的一种,所以在冲泡时,有一定的讲究。下面介绍了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具备条件

1、置茶量:普洱茶冲泡时,茶水比例为1:50,或置茶量为容器容量的20%左右,最好将紧压茶拨开后,先醒茶,冲泡的味道更佳。2、用水的选择:矿泉水、纯水、山泉水最佳。煮水时不宜过度沸腾,因为水中氧气过少,会影响普洱茶活性。

3、冲泡水温:烧开到100℃再等一下,但不能不要低于90℃。

二、选用茶具

1、碗或杯:饮用普洱茶可以使用瓷盖碗。瓷盖碗使用方便,造型现代优雅,并且有助于观赏普洱茶的汤色。注意的是,温度较高,小心烫手。

2、壶:宜选腹大的壶。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瓷壶、紫砂壶等。不宜用保温杯冲泡普洱生茶,那样会焖熟茶叶,影响普洱茶的特有风味。

三、具体步骤

1、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这个是起温壶温杯作用,还可以涤具,随后放入普洱茶。

2、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1/4的滚水,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且唤醒普洱茶。

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

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

在普洱茶界中,一直有“喝普洱茶,百口百味”这种说法,这句话要分两层理解,第一层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百个人喝同一款茶有一百种味道。这说的是每个人的身体是独一无二的,喝到茶时的感受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第二层意思是一个人喝茶喝每口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喝百口有百种味道,喝千口有千种味道。两层意思似乎都表示不可重复。那么我们个人如何建立普洱茶的标准呢?

标准并不是说最好,而是符合要求。这个点一定要理解,因为还存在非标准和超标准等层面。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很主观的东西,所以并不见得每个人都适用。因此,别人的标准我们可以去参考,但要看是否适用。

首先,要多喝普洱茶,这个阶段至少得几百款茶品。用身体去确定一部分不管是什么茶都共通的地方。什么叫共通的地方呢?比如生茶的香(鼻子闻、口腔)、生津回甘、卫生层度,熟茶的干净层度、口腔滋味、口腔香、滑度等。香是正常的香,还是非正常的,由于这里不是说普洱茶的好,而是个人的普洱茶的标准,喜欢普洱茶的闻得见的香也正常。而生津回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强烈还是薄弱,二是生津回甘的时间长短。卫生则是干净层度,眼睛看得见的和口腔能喝到的。这些共通点不管普洱茶好不好,一般都有的。看的是你的标准如何?!

其次,经济要跟得上,随着喝的普洱茶越来越多,口腔和身体的追求会越来越高,不管是山头山寨概念茶(单株)还是陈年老茶。这些都跟你的经济挂钩。如果你把自己的普洱茶标准建立得很高,而自己的经济更不上,那么很可能你喝的只是概念而已,因为这个世界上只可能是卖的比买的精。捡漏捡便宜这种概率万中无一。所以建立的个人普洱茶标准要与自己的经济能力匹配。

最后,标准要会迭代,并不是每个人一来就非常懂普洱茶,随着我们品饮和交流多了以后。标准是要跟着迭代的,不然是不会进步的。这种迭代主要是随着对普洱茶认识的一种迭代。由于标准是个人的,就算错了,影响的也只是一个人。就算标准错了,只要一直在喝普洱茶和别人交流,通过标准迭代,可以避免重复错误。

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

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

判断普洱茶品质的七个指标,即“质、形、色、香、味、气、韵”。“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没有做好,其他事项也就无从说起。那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有哪些呢?

1、产区: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第一必须符合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

2、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①市面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非茶类、但样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为贵”高价而沽。好在这种怪品对健康虽然无益,但也无害。

②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4、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

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

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

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

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

普洱茶的好坏直接影响普洱价值与口感,以上是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只要根据这些条件所加工出来的普洱茶,就符合优质普洱茶品质的第一项,而剩下的形、色、香、味、气、韵就比较容易达到了。

评鉴好普洱茶的标准

评鉴好普洱茶的标准如今,普洱茶已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家日常品饮的一部分。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那么评鉴好普洱茶的标准到底有哪些呢?

一般而言,优质普洱茶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

公式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

公式

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反之则质次。

公式

简言之,以色别鉴茶,干茶须以自然油润为上,汤色以通透明亮为佳。

公式

普洱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香气以自然绵久为高。

公式

“味”之特点,也是普洱茶在品饮中与其他茶类有着显著区别的特征。在品饮实践中,普洱茶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生理体验感觉,另一层是以此为基础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审美性趣味,成了“体味”“玩味”“品味”等意蕴,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与之相应的不同味道,同时使人得到精神愉悦。

公式

气除了我们常说的茶气外,还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

公式

韵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说明的主观感受,要在加强自身修养和不断的品饮实践中积累感受,不断提高。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行业大事:普洱茶终于有了自己的审评标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有什么功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