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


【 – 普洱茶生茶好还是熟茶好】

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

判断普洱茶品质的七个指标,即“质、形、色、香、味、气、韵”。“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没有做好,其他事项也就无从说起。那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有哪些呢?

1、产区: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第一必须符合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

2、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①市面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非茶类、但样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为贵”高价而沽。好在这种怪品对健康虽然无益,但也无害。

②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4、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

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

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

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

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

普洱茶的好坏直接影响普洱价值与口感,以上是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只要根据这些条件所加工出来的普洱茶,就符合优质普洱茶品质的第一项,而剩下的形、色、香、味、气、韵就比较容易达到了。

延伸阅读

普洱茶原料鲜叶的采摘是按什么标准进行的?

普洱茶原料鲜叶的采摘是按什么标准进行的?

春节刚过完,有关春茶的信息就已经扑面而来,又是价格预测,又是春茶采摘,云南普洱茶虽然每年比其它地区的茶叶发芽要晚些,但茶农们受此影响也蠢蠢欲动,严阵以待了。

普洱茶制作工艺的第一步就是采摘,其它茶类的采摘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普洱茶当然也有。

教材上的标准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书上可以查到,《制茶学》(2016年第三版,夏涛主编):“云南普洱茶的鲜叶原料为一芽一叶到一芽四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参照其它茶类的采摘标准,完全可以做到精细化,因为这些茶类的采摘嫩度分得很细,完全可以根据其成品的特点进行,比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特种绿茶,其采摘可以按照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嫩度级别进行,这就从理解上和实际操作上都容易得多。

而普洱茶,“一芽一叶到一芽四叶”是什么鬼?这个能算标准么?如果没有全程参与过普洱茶的初制过程,先看到这一“标准”,绝对会让你的大脑瞬间休眠。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不同,其品质高下与嫩度级别的高低无关,也就是说,采摘的嫩度越高,品质并非越好。以宫廷普洱为例,这款罕见的以高嫩度著称的熟普(其嫩度超过特极和礼茶级别,仅次于单芽普洱),其响亮的名头并没有赢得好口碑,在众多普洱茶中只不过是香气较有特点的一款熟茶,其甜度、醇厚度和耐泡度与其它更低级别的普洱相比相去甚远。

实践证明,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普洱茶更认同细嫩和粗老(可以达到九级甚至以上)搭配的鲜叶为原料。那么,问题来了:普洱茶到底要一芽几叶来采摘呢?这就涉及到持嫩度的问题。

实际采摘标准

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一株一芽四叶的鲜叶,我们说第一叶比第二叶嫩,第四叶比第三叶老,这是嫩度问题;如果这片茶园A采的一株一芽四叶较另一片茶园B采的一芽四叶嫩些,那么我们说A茶园的持嫩度较B茶园的高,这就是持嫩度问题。涉及到具体采摘:A茶园我们就可以采一芽四叶,对B茶园,如果第四叶偏老,就采一芽三叶。

云南茶区山地多,不同的气候、海拔、降雨、土壤、森林植被条件下造就了不同风味的品洱茶品,即所谓“一山一味”。而这“一山一味”从茶树的生长形态和鲜叶采摘的持嫩度上就开始了。

比如易武茶区和勐库茶区的鲜叶持嫩度就比勐海茶区的高,古六大茶山中,漫撒茶山的就比依邦茶山的高。如果按不同持嫩度来采摘,加工成的普洱茶自然呈现出一山一味的各自特色,这其实也是凌乱的普洱茶采摘标准中的底线。

易武鲜叶持嫩度高,叶梗较长还嫩

持嫩度高的冰岛鲜叶

普洱茶原料等级划分

普洱茶原料等级划分

1、首先将普洱茶的鲜叶原料,按芽叶比例和嫩度特征划分为如下6个等级: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

【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二级】:一芽二、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40%以下。

【三级】:一芽二、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四级】:一芽三、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五级】:一芽三、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2、其次是晒青茶,国标中也将晒青茶划分为6个等级,各等级特征如下:

【特级】:条索肥嫩紧结、芽毫显;色泽绿润,外形匀整,稍有嫩茎;香气清香浓郁;滋味浓醇回甘;汤色黄绿清净;叶底柔嫩显芽。

【二级】:条索肥壮紧结、显毫;色泽绿润,外形匀整,有嫩茎;香气清香尚浓;滋味浓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

【四级】:条索紧结;色泽墨绿润泽,外形尚匀整,稍有梗片;香气清香;滋味醇厚;汤色绿黄;叶底肥厚。

【六级】:条索紧实;色泽深绿,外形尚匀整,有梗片;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绿黄;叶底肥壮。

【八级】:条索粗实;色泽黄绿,外形尚匀整,梗片稍多;香气平和,滋味平和,汤色绿黄稍浊,叶底粗壮。

【十级】:条索粗松;色泽黄褐,外形欠匀整,梗片较多;香气粗老,滋味粗淡;汤色黄浊,叶底粗老。

3、再者就是熟茶,国标中也将熟茶划分为6个等级,各等级特征如下:

【特级】:条索紧细;外形匀整、匀净,色泽红褐润显毫;陈香浓郁滋味浓醇甘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褐柔嫩。

【一级】:条索紧结;外形匀整、匀净,色泽红褐润较显毫;陈香浓厚;滋味浓醇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较嫩。

【三级】:条索尚紧结;外形匀整、匀净带嫩梗,色泽褐润尚显毫;陈香浓纯;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尚嫩。

【五级】:条索紧实;外形匀齐、尚匀稍带梗,色泽褐尚润;陈香尚浓,滋味浓厚回甘;汤色深红明亮;叶底红褐欠嫩。

【七级】:条索尚紧实;外形尚匀齐、尚匀带梗,色泽褐欠润;陈香纯正;滋味醇和回甘;汤色褐红尚浓;叶底红褐粗实。

【九级】:条索粗松;外形欠匀齐、欠匀带梗片,色泽褐稍花;陈香平和;滋味纯正回甘;汤色褐红尚浓,叶底红褐粗松。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不同,就是要通过适当的后期存储才能转化出更为醇厚甘甜的滋味。不同的等级原料滋味不同,内含物质也有相应的差异,但正是这种不同和差异使得普洱茶后期转化滋味更为丰富。

如茶青相对粗老的九级熟茶内纤维素含量更高,而在后期转化中纤维素被转化为单糖、茶多糖,会使得茶汤甜度更高;而单一的特级茶与九级茶相比,在相同存储条件、陈期之下其香气更为出众,但甜度相对低一些,耐泡度低。

普洱茶“好茶”的原料指标分析

普洱茶“好茶”的原料指标分析

好茶

什么样的普洱茶是好茶?有专家在2004年提出了判断普洱茶品质的七个指标,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普洱茶的“质”。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品质就无从谈起。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临沧双江勐库、思茅澜沧景迈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但各自的特点却很鲜明。

1.产区: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2.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4.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

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

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

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

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但另一种是不良商人把质次价低的原料与部分质好价高的进行拼配,最后以好原料生产的市价出售,现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产的茶,以这种拼配较多。

5.储存:储存本不属于“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

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

普洱茶原料等级的划分?

普洱茶原料等级的划分?

喝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的价格差异很大。决定普洱茶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原料、发酵工艺、存放时间、存放条件、级别等等。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普洱茶级别的基本划分方法,其他决定普洱价格因素的知识将在以后的博文中继续分解!

普洱茶除了原料品质差别外,由于工艺不同,所形成的品质也是完全不同的。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极品砖(饼)茶、7266七子饼、宫廷、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7576熟饼、7432青饼,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低等级是六到十级的散茶。普洱茶按各自不同的品质特征分为特级和一到十级:

特级 外型条索紧直较细,显毫;内质汤色红浓,陈香浓郁,滋味醇厚,叶底较褐红细嫩。

一级 外型条索紧结稍嫩,较显毫;内质汤色红浓,滋味醇和,香气浓纯,叶底褐红肥嫩。

三级 外形条索紧结,尚显毫;内质汤色红浓,滋味醇和,香气浓纯,叶底褐红柔软。

五级 外型条索坚实,略显毫;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叶底褐红欠匀,尚柔软。

七级 外型条索肥壮,紧实,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八级 外行条索肥壮,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九级 外型条索粗大尚紧实,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十级 外型条索稍松,色泽褐红稍花;内质汤色深红,滋味平和,香气平和,叶底褐红稍粗。

级别的划分是一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

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

二是看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

三是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润,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普洱茶的等级高,普洱茶品质就好吗?不然,等级只代表茶菁的嫩度,和品质没有直接关系。

挑选普洱茶的标准

挑选普洱茶的标准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是想要喝到好的茶就很不容易,特别是普洱茶,普洱生茶色泽墨绿,好的生茶汤色金黄透亮。普洱熟茶色泽红褐,好的熟茶汤色红浓明亮。普洱茶有很多种,购买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挑选呢?

第一、普洱茶保护区域是云南省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不是以上保护区域生产的茶,都不是普洱茶。

第二是大叶种。在云南普洱茶的保护区域中,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的茶叶,但是生产普洱茶的只能是这个区域中的大叶种。

第三是晒青。普洱茶青毛茶的干燥方式必须是“日光干燥”,即晒青,晒青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普洱茶酶的活性,保证它的后发酵。这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的关键工艺之一。普洱茶鲜叶采摘时有较长的雨季,生产企业是否具备晒青大棚,这个时候的鲜叶能否保证晒青,是检验普洱茶企业质量生产的关键。

第四是后发酵。普洱茶是在晒青毛茶的基础上,紧压成型然后自然发酵,或者是用晒青毛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这两种方式都是后发酵,区别于红茶、乌龙茶的发酵过程。

第五、不能片面追求年限:普洱茶的好劣,年限是一个标准,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年限越长越好。目前普洱茶市场上大量出现的十几二十年的普洱茶大多是假的,因为普洱茶热是近些年的事,多年前的存货并不多,所以只追求年限就容易上当受骗。

第六、原料和产地很重要:普洱茶的原料远比年限更重要,讲究于普洱茶的质量,就要考察茶叶的来源和产地。较好的普洱茶原料应该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没有喷洒过农药的大树茶,这种茶叶看上去比较粗糙,卖相也不见得好,但却是真正“绿色”的。在产地方面,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因自古以来在普洱县集散,因而得名。目前,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的茶叶相对比较好,这与当地茶叶种植历史和自然条件有关。

第七、收藏保管很重要:在收藏方面,普洱茶对室温和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普洱茶和其他绿茶、乌龙茶不同,不需要隔绝空气,相反喜好通风干燥的环境,所以可将普洱在陶瓷缸中存放,不要受阳光直射、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即可。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中是要发霉的。

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法

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法

普洱茶的香气独特,具有养胃、排毒、降三高、消脂去腻、减肥美容等功效,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普洱茶是中国茶的一种,所以在冲泡时,有一定的讲究。下面介绍了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具备条件

1、置茶量:普洱茶冲泡时,茶水比例为1:50,或置茶量为容器容量的20%左右,最好将紧压茶拨开后,先醒茶,冲泡的味道更佳。2、用水的选择:矿泉水、纯水、山泉水最佳。煮水时不宜过度沸腾,因为水中氧气过少,会影响普洱茶活性。

3、冲泡水温:烧开到100℃再等一下,但不能不要低于90℃。

二、选用茶具

1、碗或杯:饮用普洱茶可以使用瓷盖碗。瓷盖碗使用方便,造型现代优雅,并且有助于观赏普洱茶的汤色。注意的是,温度较高,小心烫手。

2、壶:宜选腹大的壶。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瓷壶、紫砂壶等。不宜用保温杯冲泡普洱生茶,那样会焖熟茶叶,影响普洱茶的特有风味。

三、具体步骤

1、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这个是起温壶温杯作用,还可以涤具,随后放入普洱茶。

2、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1/4的滚水,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且唤醒普洱茶。

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

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

在普洱茶界中,一直有“喝普洱茶,百口百味”这种说法,这句话要分两层理解,第一层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百个人喝同一款茶有一百种味道。这说的是每个人的身体是独一无二的,喝到茶时的感受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第二层意思是一个人喝茶喝每口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喝百口有百种味道,喝千口有千种味道。两层意思似乎都表示不可重复。那么我们个人如何建立普洱茶的标准呢?

标准并不是说最好,而是符合要求。这个点一定要理解,因为还存在非标准和超标准等层面。个人普洱茶标准的建立,很主观的东西,所以并不见得每个人都适用。因此,别人的标准我们可以去参考,但要看是否适用。

首先,要多喝普洱茶,这个阶段至少得几百款茶品。用身体去确定一部分不管是什么茶都共通的地方。什么叫共通的地方呢?比如生茶的香(鼻子闻、口腔)、生津回甘、卫生层度,熟茶的干净层度、口腔滋味、口腔香、滑度等。香是正常的香,还是非正常的,由于这里不是说普洱茶的好,而是个人的普洱茶的标准,喜欢普洱茶的闻得见的香也正常。而生津回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强烈还是薄弱,二是生津回甘的时间长短。卫生则是干净层度,眼睛看得见的和口腔能喝到的。这些共通点不管普洱茶好不好,一般都有的。看的是你的标准如何?!

其次,经济要跟得上,随着喝的普洱茶越来越多,口腔和身体的追求会越来越高,不管是山头山寨概念茶(单株)还是陈年老茶。这些都跟你的经济挂钩。如果你把自己的普洱茶标准建立得很高,而自己的经济更不上,那么很可能你喝的只是概念而已,因为这个世界上只可能是卖的比买的精。捡漏捡便宜这种概率万中无一。所以建立的个人普洱茶标准要与自己的经济能力匹配。

最后,标准要会迭代,并不是每个人一来就非常懂普洱茶,随着我们品饮和交流多了以后。标准是要跟着迭代的,不然是不会进步的。这种迭代主要是随着对普洱茶认识的一种迭代。由于标准是个人的,就算错了,影响的也只是一个人。就算标准错了,只要一直在喝普洱茶和别人交流,通过标准迭代,可以避免重复错误。

影响普洱茶原料品质的关键因素

影响普洱茶原料品质的关键因素

没有好的原料,不可能有好的茶品,而原料的品质又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产地、时序、树种(树形)等。

产地的不同,普洱茶的风格特点和物质含量也不一样,由于受到土壤土质、植被、海拔、经纬度、气候、日照、降雨量等生态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所以形成的品质就有差异。如易武茶,由于生长在澜沧江下游,热带雨林地区,海拔相对较低,其所形成的共性特点就是香扬、水柔、汤甜。勐库茶由于生长在勐库大雪山下,澜沧江的中游,海拔相对较高,纬度较高,日照较好,其形成高香、刚烈、刺激性强的共性特点。要评鉴一款茶,了解其生长的区域至关重要。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澜沧江中下游两岸产普洱茶的区域可对应四个方位分四种口感,即东南柔、西北刚、西南涩、东北苦。各个产区有各个产区的特点,很难在这方面分出优劣,只能根据个人口感和喜好来选择了。

采摘的季节对茶质的影响也比较大,总的来说春茶为上,秋茶次之,冬夏最差。但如果是古树茶,春茶秋茶又各有千秋,春茶香好,秋茶气足,大致上可总结为春香秋韵夏苦冬涩。

云南四季不分明,基本只分两季,雨季和旱季。雨季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底至九月初;旱季在每年的九月至第二年的四月。一般情况下,茶区的降雨量都在1900毫升以上。雨季的降雨量非常充沛,尤其是5-7月份;到了旱季降雨量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从2009年起到现在云南已经连续几年大旱了,但这几年的普洱茶价格却每年不同程度的上升。生长在雨季的茶其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内质较差。如果生长在旱季,其生长期较长,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内质较好。

树形不同对内质也有影响,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古树茶(茶农称大树茶)、老树茶和台地茶(茶园茶)之别,其成分、气味、色泽、香韵等都有区别。古树茶优于老树,老树优于台地,还有人工修剪的和自然生长的树形不同对茶的品质也有影响,自然生长的优于人工修剪的,自然生长的一般生长在多树木的杂生地,自然养分充足,陆羽的《茶经》论“野者上,园者次”。

普洱茶原料价值评估“您的普洱茶买贵了吗?”

普洱茶原料价值评估“您的普洱茶买贵了吗?”

“您的普洱茶买贵了吗?”要回答一饼普洱茶该值多少钱,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件商品的价值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商品的价值组成会有所差异,就普洱茶来说,应该包括:原料价值,工艺价值,品牌价值,其他附加价值等等。这方面可能会有误解,比如说央视每年都会大谈普洱茶价格如何泡沫,但思路始终停留在农产品的阶段,没有现代商业的概念。或许我们并没有仔细分析这里面的问题。几万一瓶的拉菲一顿饭喝光他不觉得贵,几千一饼的老班章能喝一个月就觉得很贵,明明正在自发形成一个细分市场,反而觉得有问题。实际上拉菲就真的值那么多钱吗?五大堡有工艺,普洱茶没工艺吗?上千年的古树价值如何评估?这都需要我们从商业的角度重新考量。被外国人洗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觉悟,还要给老百姓洗脑。要能给外国人洗脑才是真本事,那才叫文化输出!究竟怎么来看一饼普洱茶的价值?其实这个东西说来玄妙,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市场会自然给出一个价格。当然完全自由市场的状态也不存在,因为利益集团会利用手中的工具来影响市场,所以主管者或者媒体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大家,而不要只盯着某个产品的价格。在普洱茶领域来说,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少数几个名山,但是大家过度的炒作,对于整个普洱茶领域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对山头的盲目追求甚至已经到了漠视品质的地步!这也给造假者提供了很大空间。我们一直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希望更多的茶山为大家所了解,一方面让大家对普洱茶的品鉴有更全面的理解,一方面也让更多的地方有机会来提高工艺,来展示自己,形成品牌,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前面提到的几种价值当中,工艺价值很重要,实际上现在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毕竟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这里先不做分析;品牌价值和其他附加价值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商业运作的内容,这里也先不谈。只谈对普洱茶原料价值的评估。评估原料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品种,一个是山场环境,一个是树龄。品种和环境构成了产区的特色,树龄则决定茶的内涵和深层价值。依照这三个因素,我们对原料价值评估具备一定的合理性。茶的价格不一定反应茶的价值,这从刚开始接触普洱茶我们就应该知道。不过,我想随着大家品鉴能力的提高,随着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出现,市场的价格会逐渐趋向于普洱茶自身的价值。是否如此,我们拭目以待。1.茶王、母树级茶品:普洱茶真正的贵族普洱茶的第一梯队其实还不是现在的名山,而是各个品种的母树,和小片区的茶王级茶品。如果对普洱茶了解深入,普洱茶的种质资源远比名山更加珍贵。举个例子来说,大红袍的六棵母树是无价的,福鼎白茶的绿雪芽也是无价的,这些茶都是供起来不能喝的。但是云南至少有上百个品种的母树现在还是可以采,可以喝的。我们把这种小片区的母树级,或者某茶区茶王级的茶品列为普洱茶中真正的贵族。一般来说每个品种的数量多则十几棵,少则一两棵,产量都不大,以目前市场价来说,其中口感好的品种每斤过万是完全可能的,相对于那些上万的岩茶和红茶来说,更有底蕴支撑。但实际上目前市场价格还达不到,希望不要太快达到。顺便说一句,虽然我不希望有人炒这个,但如果发生了也没什么,只要市场够成熟,价格高反而利于保护和提高工艺。关键是买家要具备基本的品鉴能力!当然这些茶产量很少,没有什么流通量,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带动片区的品牌效应。2.A山A树:A山:山场生态环境较好,山韵和茶气有特色。A树:树龄在300年以上甚至更老,品种有特色。目前一些一线的名山的高端品种可以进入第二梯队,班章(老)和景迈正山可以进入,昔归的古树也可以归入,而冰岛茶要以最好的种质和工艺才有可能进入。易武茶中除了个别树龄老的小片区可以进入之外,大部分要排除在外。除了个别产区,版纳地区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八大茶山的大部分地区要进入则非常困难。除了这些热门产区外,其他山头的古树进入是必然的趋势。从地理分布上看,无量山中部(东坡及西坡)、哀牢山西坡向南至镇沅中南部的北部茶区后市潜力极大;西起澜沧江西岸大朝山脉,函无量山南部西坡,经威远江水系东至阿墨江水系一线的中部茶区则会最快产生新的名山;临沧双江境内新的热点会出现,冰岛应该不再是神话;云县境内高纬度的大丙山、大宗山系也会有黑马出现;永德大雪山一系潜质很大,不过因为工艺和地域的关系,价值提升时间上会有所滞后。随着工艺上的摸索,也会有口感茶气俱佳的野生及本山茶品种渐为世人所知。这里面价格会受产量的影响,比如景迈茶可能会由于产量相对较高而拉低价格,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品牌化运营,这种影响会变小。目前终端的市场情况是,你能以三千元左右的价格喝到真的这种品质的茶,是很有运气的(当然也有工艺因素的影响)。3.A山B树,B山A树A山B树:一线名山中树龄相对较小(300年或更小),内涵相对较弱但特色仍很明显,或环境尚可但未能达到理想的茶树。B山A树:某些产区虽然未能产生集中的特色鲜明的古树品牌,但是其中小片区的品质相对较高,树龄相对较老,环境相对较好,山韵茶气有一定特色。A山A树的产量其实非常有限,相对来说,A山B树加B山A树的量要数十倍于A山A树,这也构成了古树市场的中端力量。实际上B山A树是性价比最高的茶,随着大众品鉴能力的提升,普遍会超过千元。生态环境十分重要4.B山B树,C山A树B山B树:没有形成一线品牌但品质相对上乘的山场中除去品质最好那一部分古树后剩下的古树,树龄一般不大,产量较大。C山A树:山场没有集中的高龄古树出现,树龄普遍在一二百年左右,但生态环境很好且有一定特色。这一档的古树产量更加丰富,每年至少以数千吨记,是古树市场的主力军。这档古树如果加工得当,完全可以产生非常好的品牌。5.C山B树,D山A树C山B树:生态环境较为一般树龄百年左右的古树。D山A树:山场环境尚可,树龄百年左右或不足百年的实生种茶树,口感有一定特色。这种古树的产量完全开发则会以万吨计。如果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农残可以很低甚至无农残,茶品质也能有所保证,也是品牌运营的一个思路。6.D山B树,E山A树D山B树:实生苗茶山中树龄在几十年或接近百年,但生态环境较为一般,口感较少具备古树特色者。E山A树:实生苗树龄在五十年以下,但生态环境较好者。7.E山B树,F山A树E山B树:实生苗茶山中生态环境一般者。F山A树:台地茶中茶园环境较好的。8.普通台地茶普通台地茶会逐渐成为低端日用品,快销品或茶叶衍生产品的加工原料。当然,目前的市场价和这个有一定差距,真正品质好的A级产品甚至母树级产品可能价格并不高;而很多名过于实,甚至低端拼配茶可以卖出极高的价格。市场的混乱也正是机会和乐趣所在。唯一的建议是真正培养自己的品鉴能力,不要盲目相信品牌和山头,只有货真价实的产品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普洱茶的原料,其实就这4种

很多人喜欢喝普洱茶却对普洱茶不怎么了解,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具有国家地理标识的历史名茶。而普洱茶原料按栽培方式可以分为:野生型野生茶、栽培型野生茶、野放茶、台地茶等。下面一一介绍下。

1、野生型野生茶

多为乔木,少部分为小乔木,树姿直立高耸。茶叶因种生而容易变异,在同一茶种中,常有多达四五种变异茶种。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5~8cm,成叶长可达10~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主副叶脉粗壮而明显。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高,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

2、栽培型野生茶

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5~3m。因有人工管理,茶叶因种生有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支三级芽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而刚烈。

3、野放茶

普洱野放茶,是指经过人工驯化栽培,但后期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被遗弃,未经矮化和人工管理,长时期存在于天然林中自然生长的茶树。云南许多晒青茶菁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茶龄约在五六十年以上,树高约1.5~2.0m。茶种因种生而稍有变异,叶质肥厚、色泽较深,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台地茶

云南当地学者及制茶业界所认为的好茶种,指采制于建国侯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叶缘细锐齿,叶身最薄,毛茶多呈浅绿、黄绿色。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较重。相较前二者,台地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却留存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以上就是关于普洱茶四种原料的介绍,总的来说野生茶质厚重,但香气不明显;台地茶性强烈,口味偏淡、泡水稍短。野放茶的特性则介于二者之间。野生茶多生长在大山里,量并不多,不易采摘,故价格较高。所以各位普洱茶爱好者可根据喜好选择。

云南大叶茶制作普洱茶原料的探讨

云南大叶茶制作普洱茶原料的探讨

一、云南大叶茶分类及分布情况

(一)、云南大叶茶的分类情况

根据普洱茶制作标准和历史上普洱茶的制作情况,普洱茶要采用云南大叶茶作原料制作。根据新制定的普洱茶标准,云南省有十一个州市可以生产普洱茶,但在历史上普洱茶的产区主要在澜沧江中、下游的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一带。目前这三个州市仍然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区。

云南大叶茶的分类从植物学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法,本文要谈的分类是从适制普洱茶,制作好普洱茶的角度而提出的分类法。要探讨这一问题当然要从普洱茶的特性加以讨论。普洱茶的一个特性是“贵旧不贵新”,是“越沉越香”,是“爷爷存茶孙子卖”。普洱茶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要追寻它的茶韵茶气。普洱茶从品饮的角度所追寻的层次和体验与其它茶类有明显区别。本文所提出的分类法就是从普洱茶的特性与品饮的追寻方向加以探讨的。

1979年云南省在元阳召开密植速成高产学术研讨会,1980年在昌宁召开全省低产茶园改造会,此后全省开始大规模“改土、改树、改园”的茶园改造。在茶园改造中有的采用挖去老茶种新茶,有的采取把老茶树砍矮低改,改造的结果是老茶树、老茶园大量消失,新茶园大量增加。从1980年以后云南大叶茶资源就逐步形成了三大类六小类的分类状况。三大类指:乔木状老树茶、低改老树茶、现代新植茶。三大类中每类又可分出两大类。

有森林伴生的乔木状老树茶

茶园内无森林伴生的乔木状老树茶

有森林伴生的低改老树茶

茶园内无森林伴生的低改老树茶

放荒茶

现代台园茶

几类茶在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分布呈现金字塔形。

上图是一个示意图,图中所列出的比例数只能是一个大约数,真正的各类茶的产量到目前没有准确统计数。现在公布的很多统计数是估算数。例如:毎亩产茶多少斤乘多少亩得出,但老树茶的茶树密度、茶树采撷面有明显的差异,理论推算与实际数会有较大的误差。

(二)、云南大叶茶的分类情况

几类茶在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三州市的分布看,有森林的生态好的乔木状老树茶是西双版纳第一,普洱市第二,临沧市第三。无森林的乔木状老树茶是普洱市第一,西双版纳第二,临沧市第三。有森林的低改老树茶是西双版纳第一,临沧市第二,普洱市第三。无森林的低改老树茶是临沧第一,普洱市第二,西双版纳第三。放荒茶三个市都有,近年茶叶市场升温很多放荒茶园又被修剪管理起来,其数量大量减少,三个州市的数量比较接近,现代高产台地茶在80、90年代是临沧最多,1980年的茶园改造临沧贯彻落实最认真,因此临沧市的低改老树茶最多,新茶园也开得多。90年代以后普洱市内新茶园开发速度加快,到现在现代高产台茶临沧市与普洱市接近,西双版纳排第三。

二、各类大叶茶制作普洱茶的分析

(—)各类大叶茶特征分析

1、老树茶与新植茶比较

老树茶由于树龄久,根系发达且深植,所吸收的养份和微量元素多于新植茶,在品饮时老树茶苦涩低于新植茶,滑甜感高于新植茶,耐泡度高于新植茶。树龄与品质的关系用中药原理来说明就更清楚:人参、何首乌等都是树龄越长药效越好。

2、乔木状茶与矮化修剪茶比较。

乔木状生长的茶树与矮化修剪管理的茶树对比,同样生态、气候、土壤、树龄等条件下,乔木状生长的茶树采撷面小、产量低,矮化修剪的采撷面大,产量高。同样生态、气候、土壤、树龄情况下,如果乔木状生长的一株一年产茶500克,矮化修剪的一株可以产茶3000克,其茶叶的内含物质和品质必然是乔木状的要大大优于低改老树茶,荒茶优于高产台地茶。

3、有森林环境和无森林环境的比较。

有森林环境的茶园,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林中生物相生相克,茶树虫害很少,可以不用农药,而无森林环境的茶园,包括无森林的老树茶会有虫害问题,使用农药就会有相应的农残问题。

有森林的茶园,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植物很多,茶树有较充足有肥力供应。无森林环境的茶园无腐植物的供肥为提高产量就必须施肥就会的化肥问题。自然肥力和人工施肥的茶叶品质一定会有明显差异。就如同人们饮食中已经发现并普遍认同的:饲料鸡与生态鸡,化肥菜与农家肥菜从口感、滋味上的明显差距。

有森林的茶园,茶树与各类植物共生,会有更好的山野气韵和更突显的茶气。

(二)、分类制作普洱茶的建议

鉴于不同类别的大叶茶制作普洱茶会有不同的口感和品质特征。因此在普洱茶制作时可以借鉴乌龙茶的做法实行更细的分类分级方法制作普洱茶,这样在得到更丰富的普洱茶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1、名山单丛。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在品饮实践中人们已普遍能感受到树龄与口感的滋味的关系,一般茶树龄越长苦涩越低,而汤的滑厚感和甜感就越强,而且回甘和耐泡度也越好,茶气也更强。在很多古茶山中都有一些比其它茶树更高大粗状的大茶树,将这些大茶树的茶叶混入其它茶叶中实在太可惜,应该将其单独加工。这种名山单丛茶的制作可以让茶农和经销者获得更大利润,也可以使消费者得到品质更优,口感滋味更佳,风味特征更特别的茶品。

2、分片区古树茶。由于茶叶品质受经纬度、海拔、光照、土壤、气候、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在同一个茶区内,不同片区的茶的品质和口感滋味会有差别。例如同是景迈山,景迈村的茶比芒景村的香气要更好一些。而同在景迈村的茶,大平掌的又更佳。因此同一茶区的茶分片区制作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是双赢。

3、古茶园纯料。由于每个茶区的古树茶的口感滋味有明显差别,用纯料制作普洱茶可以让消费者得到丰富的口感滋味和风味的享受,可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也可以让普洱茶更加丰富多彩。拼配会磨灭不同茶区茶品的风味特征,用老树茶做拼配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同时拼配让各茶区茶的特征散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坏作用——做假。因为特征失去后会让鉴别带来很大的难度。

4、矮化老树茶。矮化老树茶由于树龄长,根系深且发达,农残问题没有或不突出,因此会有比新植茶更好的品质。但矮化老树茶由于修剪和采撷量和产量的增多,品质又会明显低于乔木状老树茶。目前的矮化老树茶中有的仍与森林伴生,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肥力,因此茶的品质仍然比较好,也有一定的山野气韵,用于制作普洱茶仍然有较好的品质口味,例如易武茶。有的矮化老树茶园在实施有机化管理,使用有机肥,这类茶园的茶叶可以有较好的品质。如果矮化老树茶园为了增加产量而使用化肥农药后,其品质就会向台地茶靠拢了。

矮化老树茶品质好的可以制作普洱茶生茶而品质不怎么好的可以制成渥堆熟茶。用矮化老树茶制成的渥堆熟茶其品质要比台地茶制成的渥堆熟茶更好。

5、放荒茶。放荒茶虽然树龄不够长久,但由于生长于山林,不施或少施农药化肥,加之没有严重的修剪,其采撷量和产量不大,因而有比现代高产台地茶更好的品质和口感风味。放荒茶可以用于制作较好的普洱茶生饼,当然也可以制成较好的渥堆熟茶。

6、现代台地茶。现代台地茶一般是1980年以后种植的,树龄短,由于要大量采撷就必须大量施肥,同时由于其没有森林环境很容易发生虫害,也就需要大量使用农药。现在很多现代茶园开始进行有机管理和绿色管理,可以让农残问题减少,但树龄短、采撷量大会让这些茶品质和口感滋味不佳。在制成普洱茶品饮时,会苦涩重,汤中少有甜感,汤质薄,耐泡度差,缺乏茶气茶韵。因此现代高产台地茶一部分可以制作低端普洱茶生饼,大量的用于制作渥堆熟茶,据报道有农残的台地茶在经人工渥堆发酵后,茶叶中的农残会被分解,发酵后的熟茶农残会降低。

标准化- 普洱茶发展的基石

标准化-普洱茶发展的基石

最近的文字,说到普洱茶中庸之道,有感于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普洱茶产业状况。各种追求、理念让人目不暇接。这种凌乱之中,让不少人迷失了方向,今天追求这样,明天又追求另外的东西。

今天的世界,网络信息化来得太快,喝茶者、藏茶者、制茶者,市场已经形成了及时互动,理念相互影响着。如果没有清晰正确的理念,只能在普洱茶大潮中随波逐流,是否有所收获不得而知。而理念正确者,不为浮躁所动,坚持理念,坚持一些处事的规范,有这份耐心,作为一个“庸者”(庸,坚持也),在普洱茶领域里必定有所收获。

简单看看普洱茶界的一些躁动:

有追寻历史的,复古理念,或“概念”就十分流行,什么“xx工艺”?什么“古法制造”,如果再加入了地域、山头之别,加入了文化的内涵,加入了“纪念”的意义,会让人肃然起敬。

有追求“创新”的,创新是普洱茶发展的动力自不必说。现在,也有某些过分的躁动,以及某些不合时宜的创新。

微生物概念、医药概念纷纷引入,拓展了普洱茶的视野。但就茶而论,是一种饮品,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至今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

普洱茶,可能成为“保健功能食品”,但,按“功能食品”要求的规范去做,还要走很长的路,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做的,普洱茶也可能经过深加工成为药品,但这些产品最后都脱离了茶,成了其他产品,非普洱茶也。

如此说来,对制茶人或即将投资于普洱茶制茶业的人,记住“普洱茶是饮品、普洱茶是农产品、普洱茶是食品”的概念尤为重要。

而某些不合时宜创新,如“轻柔捻、松泡条索,仿造大树茶的做法”,这是市场的误区,消费者简单的以为“大条索”就是“乔木茶”(通俗的概念,不准确的说法)大树茶,这样,经某些不良商人,或不懂的商人(他们自以为是古法,或传统制法,反而上山指导茶农。),形成毛茶初制加工的错误导向。这种做法,导致茶菁内质单薄,最终饼茶产品,有其形而无其味也。。。。还有很多,“不杀青”制法,部分红茶发酵制法等,都是不按标准规范的胡乱“创新”。

既然,定位了普洱茶是一种饮品、食品,那么标准,就是这个产业的基础了。

古法制茶,又没有标准?

有!故茶山的先民传承至今,制造晒青茶,对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是基本的技能。

老字号、古董茶,有没有标准?

有。看着史料,以及民间通俗的制茶语言。为过去的标准,感到叹服。

老字号,古董茶的内飞,都要说到,“精选某某春尖”,“拣剔xx嫩芽”,。。。。。“请认准内飞”等。

史料上还有一些,当年茶饼配方的描述,可以说老字号正是以标准、配方为核心竞争力的。

分享一下当年标准,以及配方的用语:

尖子茶、二梭、黑条、粗茶;头水、二水、谷花茶。。。。。

尖子茶:比较细嫩,带芽茶比较多的茶,推测,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加工,类似现在的1-4级晒青毛茶。这部分料主要是春茶,这就有了老茶品上春尖的描述。而第一波春茶,往往含有一定的小黄片,所以某些古董茶内飞上说“拣剔透心”,表明他们加工精细,挑拣尽了这些小黄片。

二梭,类似于现在的5-6级茶,有嫩度,也带有一定的毫,老字号多用来做盖茶也。

而“黑条茶”,是成熟度稍高,肥壮少芽毫的茶叶,类似7-9级晒青毛茶了,这部分茶叶,条索肥壮尚紧结,揉捻稍重,色泽自然乌润,所以称为“黑条”。

而粗茶,则是十级或级外了。

综观历史上老字号配方的产品,圆茶以及饼茶,用尖子、二梭、黑条拼配制成,而藏销之“紧茶”(牛心茶、蘑菇茶),则低一个档次,用二梭、黑条、粗茶加工。

回顾这些历史,可以看出标准与配方的重要性。

许多追求“大树茶纯料”的制茶人或消费者,获取、研究这些历史信息,无疑会受益非浅。

2004年以来,继承勐海茶厂传统,以及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2005年组织重新制定了企业标准,这就是包装上可以见到的产品标准:“Q/MHC0002-2005”(普洱茶熟茶标准),“Q/MHC0003-2005”(青茶标准)。

标准里,严格按照国家强制的标签标识管理规定:GB7718-2004“食品预包装通则”的规定,规范了批次等定义。

2004年前,一个批次,按贸易方便性确定,为100件产品,是历史因素使然。新标准执行后,2005年开始,一个批次的定义,按GB7718规定,执行“一次拼配,在一个加工周期内完成的产品”为一个批号,每批产品就不是定额的了。

标准化普洱茶产品,是普洱茶走向世界的基础,人们在发挥普洱茶个性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2004年以来,我设计的所有产品,都遵循了这个理念。新配方的确立,如勐海之春、勐海之星、金针白莲、0622、V93等,都是在充分考虑原料、工艺的基础上,实现能够重复,能够量产的方案。

普洱茶,会在标准中,在产品配方的风格化下,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中获得发展。

如果说,普洱茶营销的最高境界,可以实现期货交易,或者是象荷兰花卉一样搞拍卖,标准化必不可少。目前可以实现这种愿望的产品,莫过于大益标准化的产品,7572、7542、7262、……等。这就是标准的典范与力量。

还有没展开的,再叙了。。。。

普洱茶原料的极品——勐库大叶种茶

勐库,一个美丽的地方,以盛产茶而出名。勐库种,产于云南省双江县一个叫勐库的地方,以地名而得名,亦有称双江勐库种。据介绍,勐库种系两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大茶山移苗引种繁殖的。

由于引种时,经过挑选,引种地区比较集中,因此品种纯度高,以致目前勐库种还保持着较高的品种纯度,品种纯度达到80%左右。茶树为有性品种,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品种纯度,在我国茶树品种资源中,实属罕见。大名鼎鼎的云抗10号就是从双江勐库种里选育出来的。勐库种,在云南又称勐库大叶茶,属于有性群体品种。植株乔木型,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叶片大小约为17×6厘米。叶面显著隆起,叶肉肥厚较软,叶表富革质,叶色浓绿,叶缘向叶背翻卷,主脉明显,锯齿大而浅。芽粗壮,色绿黄或黄绿,茸毛多,育芽力强,发芽较早。在勐海一芽二叶平均重0.6克,长达7厘米左右。勐库种是适制红茶和普洱茶的优良品种,向以优质高产而著称。据在勐海的试验比较,产量可比一般大叶茶混合群体增产37-65%。由于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制成红茶,滋味浓烈,汤色浓艳,香气高鲜,叶底红亮。同时外形优异,色泽油润,富金黄毫。勐库种原产地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20℃,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2℃,年雨量1100-1400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因此,其抗寒性差,当气温降到0℃以下,即遭到冻害,低于-3℃则受冻成灾害。引种栽培时,要十分重视这个安全生产的监界值。一般来说,这个品种目前只适宜在北纬24°以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好普洱茶的原料标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生茶好还是熟茶好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