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洱茶的功效与禁忌】
即将被遗忘的特殊与定制的普洱茶
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洱茶中也出现一批批令人难忘的茶品,普洱茶精品并不只有大厂有。这些特殊、定制的普洱茶是:云海圆茶、真淳雅号、华联青砖、老树圆茶、1997年香港回归纪念饼(砖)、水蓝印、云南紧茶、鸿泰昌、利兴隆、茶品天下、易昌号、白版茶、普洱茶柱
图为:95年云海圆茶
云海圆茶:
1993年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学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思茅举行,台湾普洱茶业界与爱好者与会,邓时海教授发表论文,这是台湾普洱茶界首次在云南参与大型研讨会。1995年邓时海教授以“大树茶”晒青毛茶为原料,实验性质压制首批“云海圆茶”。1995年-1996年间共生产二批,首批以思茅地区乔木四级春茶,另一款则以勐海茶区五级春茶压制,均为400克规格,以白棉纸包装。云海圆茶基本上都为台湾收藏家所收购,市场少见。
95云海圆茶,一款具有标杆性作用的普洱茶品,有人称它是现代普洱茶复古的先锋。云海圆茶,原料来源于勐海茶区南糯山纯乔木茶箐,1995年由邓时海先生按照台湾茶人对优秀普洱茶的理解和认定标准,依照传统古法试制而成。由于出于实验性目的,该批茶仅只有一批,数量有限。茶品形状特别,中央为方孔,以示和其它茶品区别,据说是取自《易经》中的方圆思想,也有人认为是有助于茶品的转化。这也是笔者这些年来在市场上看到这种独特个性形状的唯一茶品。茶箐原料选自中壮叶的五级茶箐,重量为400克,外包装为一般的棉纸,内飞是5CM的正方形,上写“云海圆茶.云南勐海乔木春茶.古云海茶庄”。
真淳雅号:
1994年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会后,陈怀远、曾至贤等20余位台湾茶人,进入被遗忘已久的古六大茶山。而后几年,几位茶人陆续深入古茶区,当时以朝圣的心做最详实的记载,于2001年由曾至贤撰著《方圆之源》。
1996年-1997年间,台湾茶人委托易武乡前乡长张毅先生压制“真淳雅号”,没有内飞与外包装纸,只有一张筒票。后因某些因素,这批茶并没有立即运离易武,直至2000年才到达香港,储存于陈姓茶商仓储中,目前只有少量流出市面。因为没有外包纸与内飞,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仿品,这也将成为“真淳雅号”未来市场走向的疑惑。95云海圆茶和96真淳涯雅号,都是标杆性的茶品,是现代普洱茶复古的先锋。
华联青砖:
澳门华联公司成立于1956年,为合资公司。至20世纪80年代,华联公司为澳门与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主要合作销售对象。1996年香港回归在即,香港主要茶商都停止订货,进出口公司囤积大量毛茶。1997年起,华联公司连续四年定制青砖,1997年—2000年共四批,2000年因茶品压制不佳,遂停止订制。华联青砖可说是继古董茶“可以兴砖”之后,另一批有内飞的野生茶砖,在未来市场发展上有其指标性意义与潜力。
老树圆茶:
1997年由香港、台湾等三位茶商共同定制之第一批群体原始种纯料茶菁,为生茶饼,是港澳台茶商定制茶中,指标性茶品之一。于2003年,开始有许多其他茶商仿制,生、熟饼均有。
1997年香港回归纪念饼(砖):
1996年由云南田姓茶商制作,357克生、熟饼,2千克生、熟砖。为第一批将年份直接压印在茶品上的普洱茶品,后期仿品甚多。
水蓝印:
20世纪80年代初期泰国茶菁,外包粗面网格纸张,内飞厚纸美术字内飞,饼身较同期传统勐海茶厂茶品为大,饼模不同,重量400克规格,茶菁色泽偏黑,轻发酵、茶质较苦、质薄。虽外包纸印刷为省公司,内飞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出品”,但从外包纸质、茶菁、饼模、规格等等,都非早年勐海茶厂常规使用。因此水蓝印应非勐海茶厂所生产,据了解为香港茶商在香港所压制。
由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1973年间,因“文革”所导致的茶品断层;1973年开始至1984年,又因为省公司以生产渥堆熟茶为主,生茶品很少。而七子黄印与中茶简体字这二款70年代茶品,在香港、澳门老茶人眼中根本不是传统茶品,在香港、澳门老茶人眼中根本不是传统茶品,所以由香港、澳门茶商与70年代初期至1984年间,由泰国、越南、缅甸收购云南、越南、缅甸大叶茶菁在港澳压制,有些是香港茶商自存的老茶菁压制,而仍然与早期老茶相同包装,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茶品迷乱与误区的原因。
云南紧茶:
1997年底,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员工以1996年龙生集团所生产规格250克生沱茶,改换草纸包装为“云南紧茶”。此为首批250克生沱茶以“云南紧茶”包装出现坊间。后由省公司继续生产包装生、熟沱茶品,然外包装纸有所差异。
鸿泰昌:
原名鸿昌茶行,于泰国设立鸿昌茶行泰国分行。20世纪30年代因战乱而迁徙泰国,改名鸿泰昌茶行。早年以云南茶菁制作紧压茶,迁厂泰国后以泰国茶菁制作,最早茶品为白油纸包装俗称“车轮牌”。鸿泰昌茶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停产,目前坊间所见,多为香港、澳门、广东茶商于90年代以后越南、泰国、广东茶菁混拼制作。
利兴隆:
约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市场出现,笔者个人分析,最早应为80年代所生产茶品,以泰国老茶菁翻压制作。以竹箬包装,四片一包。后期亦制作饼茶。
茶品天下:
昌泰茶行于2004年筹备成立集团,所用的广告语为“大地神韵,茶品天下”。笔者于2004年及2005年使用其“茶品天下”为商标订制个人茶品。
易昌号:
1998年昌泰茶行成立(昌泰集团前身),以生产云南绿茶为主。1999年10月开始生产第一批易武茶区野生普洱茶饼,以昌泰茶行易武分行命名,即“易昌号”,至今仍为昌泰集团六大茶山茶区野生茶品之最高品牌。
目前市场对1999—2002年易昌号得年份较为不清楚,在年份区分上有模糊地带。早期昌泰茶行制作茶品的方式,因当时易武茶区茶菁产量低,多将茶菁集中,于下半年才开始制作当年茶品。
以1999年为例,目前所谓“99易昌”,外包机器薄纸,有楷书与篆体印刷版本,以楷书体较为早期。内飞为黄色、橘黄色茶字,红色“易武”印刷,机器模小饼,饼身不工整;实际上是从1999年10月一直生产到2000年3-4月。2000年的“00易昌”,外包手工短纤偏黄纸,内飞为绿色茶字、红色“易武”,石模压制、饼身较大、工整却不饱满;此为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初所生产。相同的,“01易昌”,是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初所生产。这是目前市场对早期易昌号因包装、内飞、饼模等特征所作的年份归类。
白版茶:
“白版茶”是指没有原长方标示之茶品,无内飞、无内票、无厂方外包纸标示、无大票等等。此类茶品源起于台湾未开放大陆茶品进口,茶商为规避海关检验及走私罪名,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订制完全没有大陆厂方标示的茶品,茶品从第三地转口贸易或是渔船走私,等货品到台湾后再进行包装,市场称“白版茶”。
于1990年左右所生产之勐海茶品及下关茶品有不少没有内飞的茶品进入台湾,如红带青饼、8653、8853等等,绝大多数都是国营厂茶品。因为这时期台湾茶商进入云南订制茶品者实为少数,生产订制“白版茶”品的数量非常少,台湾茶商多是跟香港茶商购买常规茶品,而将内飞挖除后,再进入台湾。
最大量生产“白版茶”的年代,始于台湾普洱茶最盛行之时,也就是在1999年至2001年底。1999—2000年的“白版茶”多数是国营厂茶品,2000年底开始则大量出现私人小厂的“白版茶”品。2001年底因杂志对普洱茶的负面报道,以及台湾经济持续不振,普洱茶整体进口量大量下滑,“白版茶”也逐渐少有订制,直至2004年8月台湾开放普洱茶进口为止。这样的历史背景就可以了解,为何勐海茶厂在2002—2003年间库存了许多2001—2002年的台湾茶商订制的“白版茶”品,起因于2002年开始台湾普洱茶市场已经严重下滑,台湾茶商订制后却没有提货。
普洱茶柱:
1998年开始效仿千两茶形式,以云南茶菁高度紧压成茶柱状,或千两或百两不等。容易因为紧压过度,导致内层水分散失不易,有烧心现象,发生内外同一茶菁却产生陈化差异。此情形,通常内部会产生金花,而内部茶菁叶底会有糜烂情形,叶底红黑不均,而外部茶菁较正常,甚至还有绿叶情形,内外不均。
CY260.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投资分析:那些年消失的定制茶
普洱茶投资分析:那些年消失的定制茶
中国普洱茶网讯(独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被市场遗忘的定制茶再合适不过了。很多上山收茶的小茶商也深知独自压制的普洱茶因为没有品牌,想卖出个好价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于是,很多茶商都想像大白菜班章那样,让龙头企业贴牌代工自己的普洱茶。通过品牌效应,使自己的定制茶卖出一个好价钱。就因为大白菜班章的过于成功,以至于很多失败的定制茶完全被掩盖在大白菜班章的光辉下面。事实上,大白菜班章只是私人定制茶中成功的个例,它的成功包含着太多的机遇和巧合,并不能成为普洱茶营销的一种模式。笔者最近在查阅普洱茶资料中发现,在2001~2004这5年中,基本每年最少有10位以上的普洱茶商去勐海茶厂加工个人定制茶。而在众多定制茶中,取得成功的只有绿大树、白菜班章以及紫大益,其中绿大树还有厂家的正品行货。剩余的大部分定制茶早已湮没在普洱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中不少普洱茶连名字、图片以及产地都无法考证。一般人是无法想像定制茶被市场遗忘的速度的。比如连近几年一些当时比较热火的定制茶,现在也已都快从市场上消失匿迹了。关于下面的这些定制茶,你能说出他们的来历和真假吗?在上面的茶中,有的是和88青同一时期的港商定制茶、也有的是大益专门给政府部门做的定制茶、更有大益给自己集团公司定制的概念茶。基本每款定制茶都有着不一般的背景,但是结果却惊人的类似:被市场遗忘。由此可见定制茶这条道路是多么的艰辛。所以,如果要自己定制普洱茶,每位茶商首先要想好应该如何推广和运维自己的定制茶,否则只会重蹈其他定制茶的覆辙—被市场遗忘。
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晒青”工艺是普洱茶从茶叶采摘到初级加工若干道工序的总称。
工艺包括:①採摘,②摊晾,③杀青,④揉捻,⑤复揉,⑥晒干,⑦分拣等。晒青”工艺的加工场所主要以露天晒场为主,屋内加工为辅。
这就要求加工场地除了相对干净之外,还有一个特殊要求,即自然环境中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们说,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地区都能实现,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就比较难实现。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外,更多地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造成。
云南普洱茶自古就有“一山一味”的说法,这种“风味”的差异性不仅使普洱茶“百花齐放”,同时也增添了普洱茶人追逐不同茶品的乐趣。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我们不怕普洱茶存在的各种“风味”,怕的是普洱茶没有“风味”,因为没有“风味”的普洱茶一定是加工场所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制作工艺出现的“硬伤”所致。云南有经验的普洱茶制作者非常注重“晒青”毛茶的品鉴,并根据品鉴的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取舍。所谓“看茶制茶”高水平的发挥,就是从“晒青”毛茶的品鉴开始的。
曾经有一位茶农对自家屋内的一批“晒青”毛茶出现品质下降给出了一个答案:是他家的“茶虫子”病了。这里所说的“茶虫子”其实就是微生物菌群。虽然他不知道微生物菌群是什么,但他清楚,导致他茶叶品质下降的原因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家的“茶虫子”——微生物菌群产生变异所致。
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主要是有氧菌,对“晒青”过程中茶叶的“干预”,对普洱茶品质的走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普洱茶的“晒青”过程,必须在符合自然环境要求的场所完成。也就是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晒青”的加工场地应处在云南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特定的子系统之中,最好是临近原始森林,其自然植物茂密,多物种并存。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生成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其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它最具特点的自然属性。
“晒青”场地除了要求它特有的自然属性外,还要求其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这种高度的要求最好在800米以上,具有早晚温差较大的特点。这种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及温差的要求便于微生物菌群的“优胜劣汰”,其适应性极强。
“晒青”加工的场地与生活区应有一定距离,避免生活污水及垃圾对微生物菌群造成“危害”,并对“晒青”毛茶产生“二次污染”。
为什么普洱茶有特殊的口感和浓醇的滋味?
为什么普洱茶有特殊的口感和浓醇的滋味?
普洱茶,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加工而成的茶叶,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的茶文化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属于中国名茶之一。
普洱茶生茶微寒、熟茶性温,茶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其他有机的营养元素,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健康绿色饮品。
长期的坚持饮用普洱茶,对于人体来说是有着非常好的医疗保健做用的,在日常生活中饮茶可以起到提神、防止疲劳、帮助消化,偶尔感染细菌疾病时,普洱茶对于一些较小的肠道细菌感染、口腔炎症,有着非常好的消除炎症、杀灭细菌的做用,夏天时候饮用普洱生茶还可以起到降温防署,生津止渴的作用。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在氧化的过程中会变成茶褐素,这些茶褐素在沸水冲泡时候,都是可融于水的。所以茶汤就会由原来的亮黄色转变为红色,时间越长的红色也会慢慢的变为褐红色,红色会越来越透亮。这就是为什么时间越长汤色越来越红的原因。
茶叶在漫长的氧化过程中,新茶的苦涩口感慢慢的也被分解反应掉了。所以口感会越来越醇,茶汤也变得越来越红褐色,加上普洱茶原料不同的香气,形成了普洱茶的特有的口感和浓醇的滋味。
普洱茶膏与普洱茶的区别
普洱茶膏与普洱茶的区别
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的重要成员,历史上云南普洱茶包括团茶、饼茶、沱茶、砖茶和茶膏五大系列,可见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的一员,同样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深加工出来的,是茶产品与原料的关系。
普洱茶膏是速溶茶的一种,是固态的,冲泡出来没有任何茶渣,普洱茶膏精选优质普洱原茶,高纯度萃取精华,连茶渣都没有,何况杂物!但茶多酚最高可达60%。好的普洱茶膏和普洱茶一样,能够长期保存,而且越陈越香。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品饮价值。同普洱茶相比,茶膏的营养价值更高,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介绍胜过普洱茶,虽然描述得有点夸张,但恰恰证明了茶膏的珍贵价值。
相比普洱茶,茶膏的便携性非常好,冲泡过程简洁方便卫生;在口感上,茶膏温和厚重,更像是品饮老茶的感觉,层次感丰富,汤色诱人。
茶为国饮,从采摘到入口需要数十道工序,除解渴外,被人们赋予越来越多的属性。唐刘贞亮曾言茶有十德:散郁气、驱睡气、驱病气、养生气、尝滋味、可行道、可修身、可雅志、表敬意、树礼仁。
茶膏为国礼,从原茶到成膏需72天186道工序。两个世纪以来,被冠以“国礼”称号。21世纪以前,普洱茶膏为皇室御品,为皇室和贵族专享,它不仅继承原茶的基本属性以外,更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大麦茶的特殊价值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清凉饮料。把大麦炒制成焦黄,食用前,只需要用热水冲泡就可浸出浓郁的香茶。大麦茶是将大麦炒制后再经过沸煮而得,有一股浓浓麦香,喝大麦茶能开胃,助消化,有减肥的作用。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凉浓郁的香茶,又称麦茶,麦汤,是将大麦焙烤,再磨成粉末而制成的饮料。它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大麦中原有的一些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B 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消暑热、止干渴、助消化、减肥、壮血脉之功效。它是一种口味独特并且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饮料。
据《本草纲目》记载:“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 治小便淋痛;治麦芒入目;治老人烦渴不止、饮水不定、舌卷干焦;治水气病;夏季清暑热;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部脓肿。大麦面粉可以食用,大麦还可以制成啤酒,帮助消化,疏肝利气,帮助调整肠胃功能的功效。
大麦茶主要用于消温解毒,健脾瘦身,清热解暑,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润肤乌发。大麦茶还可用于:
(1)饮食过度,胸闷腹胀,炒黑研磨服,有化炎消胀,调中止泻之功。
(2)小儿食积,面黄肌瘦,老弱之人,食少乏力,用大麦加糖服,益气健胃。
(3)消化道溃疡,以大麦为主食,可平胃气,止隐痛。
(4)暑热烦渴,用大麦煎水茶,清暑生津,除烦解渴
特殊价值
日本静冈大学农学系卫藤英男教授日前宣布,经研究发现,麦茶含有抑制癌变的特定物质,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大麦茶含有的特定抗癌物质是豆科植物含有的P-香豆酸和在药品中广泛使用的槲皮素。槲皮素主要用于降压药。科学家认为,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可能使体内的活性氧增加,引发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活性氧存在于人体内,它的分子中的一个电子处于离散不稳定的状态。“不安分”的活性氧会夺走存在于细胞膜中的脂肪酸等的电子,导致一系列快速连锁反应,引发多种疾病。而麦茶的抗氧化作用能消除过剩的活性氧。以前人们饮用麦茶,主要是希望预防癌症、脑中风、心肌梗塞、糖尿病等。但此前并没有发现究竟是麦茶中的哪种物质能消除活性氧。
美容功用
1,全身美白。家里有浴缸的女性朋友可以把喝过的茶包放进浴缸里,或是直接把茶水倒进浴缸,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滴入一些精油,例如玫瑰、薰衣草等,做个全身美白的SPA。
2,隔夜的大麦茶用来刷眉毛,眉毛会变得浓密。
3,用温热的新鲜大麦茶来洗脸,也可以达到美白的效果。
喝茶的特殊禁忌
儿童 适量喝一些淡茶(为成人喝茶浓度的三分之一),可以帮助消化、调节神经系统、防龋齿,但若喝浓茶,可能引起儿童的缺铁性贫血。
孕期、哺乳期妇女 忌饮浓茶和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的高档绿茶或大叶种,以防止孕期缺铁性贫血,哺乳期妇女饮浓茶使过多的咖啡碱进入乳汁,会间接导致婴儿兴奋,引起少眠和多啼哭。
老年人 饮茶有益于健康,但要适时、适量、饮好茶。老年人吸收功能、代谢机能衰退,粗老茶叶中氟、钙、镁等矿物质含量较高,过量饮用会影响骨代谢。老年人晚间、睡前尤其不能多饮茶、饮浓茶,以免兴奋神经、增加排尿量,影响睡眠。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 适量持久的饮茶有利于心血管症状的改善,降低血脂、胆固醇、增进血液抗凝固性、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增加饮茶量,最好用采自老茶树鲜叶加工的茶叶,用低于50℃的冷开水充分浸泡后饮用。
消化道疾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 一般不宜饮高档绿茶,特别是刚炒制的新茶,以减轻茶多酚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减少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另外黄山毛峰茶不宜冷饮,冷饮易导致腹泻。
普洱茶历史:普洱茶的形成与发展
云南普洱茶历史:普洱茶的形成与发展
邹家驹
年复一年,云南茶农在用阳光自然干燥一种叫晒青的茶。
普洱茶,既发展演变于晒青茶,但晒青茶绝不等于普洱茶。普洱茶的商品概念,虽源于地名,但却是晒青茶和用晒青茶加工的紧压茶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发生质的变化后于部分销区逐步形成的。又因源于地名,产区和销区在概念上混淆了晒青茶、滇青茶和普洱茶的界线。用普洱茶称呼已发酵晒青茶及相关产品的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带。过去的吐蕃和现在的西藏至今未用普洱茶称呼用云南晒青茶加工的紧茶,这是现实,说明了什么?南宋李石是内地人,他用“普茶”为吐蕃表述普洱地区来的茶,并不等于沿海地区商品概念上的普洱茶。西北地区每年大量购进和饮用云南晒青毛茶,但至今也未使用普洱茶名称。不研究了解普洱茶商品概念的由来,不会理解普洱茶定义所界定的普洱茶商品属性,将未自然发酵的晒青茶及制成品称为生普的认识,脱离历史实际,脱离市场现实,从未受到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带茶客的认可。有趣的是,这种认识受到了这些地区阿公阿婆的强烈反对。普洱茶销区通常所说的原旧普洱茶,有时也叫“生普”,相对于“熟普”而言,是指晒青茶类经过长期自然发酵或自然陈化形成的茶品。若未发酵的晒青茶类等同于普洱茶,中国茶叶界使用“晒青毛茶”、“滇青茶”、“紧压茶”和“普洱茶”概念,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何区别和意义。以此类推,晒青茶类归属于绿茶,普洱茶不就成了绿茶的一员,哪有特种茶的地位。一句话,喝生饼,同喝滇青茶无异,是喝绿茶,不是喝普洱茶。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成熟于明,繁荣于清,衰于民国,复兴于今。
黄桂枢老人对云南茶叶历史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据《滇海虞衡志》、《滇略》、《普洱茶记》、《普洱府志》等史籍文献记载,东汉时期开始人工种植茶叶,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五十余年悠久历史。唐朝时期,晒青茶开始作为商品行销西藏和内地,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记载:“西蕃(即西藏)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朝时期,大理地方政权在步日部设“茶马市场”,以茶叶换取西藏的马匹,并因“以茶易西蕃之马”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条滇南普洱至西藏的“茶马古道”。至元朝时期,云南茶随蒙古人西上而进入俄国。明清时期,茶业更加兴盛繁荣,清•《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万余人。”清•《普洱茶记》也写道:“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普洱茶这七大要素的特殊性,你造吗?
普洱茶这七大要素的特殊性,你造吗?
地理标志
普洱茶是云南独特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南茶叶丰富的内质,也是云南普洱茶独领风骚的根本所在。
绿色食品
云南工业产业相对落后,在很多茶区基本上没有一家化工企业。这也保证了云南普洱茶,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品质。
丰富口味
云南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成就了普洱茶“一山一味”,“十山十味”。不同产区,形、色、香、质,绝无雷同的特点。
天人合一
自然的陈放,历尽风吹、雨淋、时间的催化,使云南普洱茶的内涵与口感得到升华,如同人生。这也是普洱茶的天人合一。
个性饮品
丰富的内质、个性鲜明的众多香型及多变的口感,让普洱茶更能满足现代人多层次的各种品饮需求。
健康饮品
含量极高的多种茶元素、微量元素,和较好的水溶性、释水性,让普洱茶成为健康的代名词。
越陈越香
悠久的历史,独有的品饮文化,创造了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
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分类与鉴别
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分类与鉴别
普洱茶的种类
普洱茶按形状可以分为2种:
-散茶:
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着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
-紧压茶: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如圆形饼状(勐海大益牌七子饼茶),大小不同的沱型(下关沱茶),方茶(云南茶厂的方茶),砖茶(云南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普洱砖茶)。紧压茶据说是为了方便运输及良好储存而发明的。许多的生茶被制成饼茶的形状,而熟茶多为砖型,长时间被压制在砖中部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而使得其有更好的口感。
普洱按照制作工艺可分为2种:
-生普
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为生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热爱普洱的人士长久储藏,可以陈放在家中,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就象人生履历的累计,有着说不尽的乐趣和兴奋。当然普洱的价值也将随之年年上升。
-熟普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称谓熟茶。1973年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联合研制渥堆发酵法成功之后,当年昆明茶厂生产的茶砖因其茶汤金黄润泽,参枣味浓郁,被受普洱茶人推崇。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当然,如果您有块质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样熟普的香味也仍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
普洱茶按照发酵环境又可分为2种:
-干仓普洱:
陈放在干燥环境中而使其发酵的普洱称为干仓普洱。优质的普洱在其发酵及自然陈化的过程中总是被小心陈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普洱的卫生质量,没有霉点。干仓陈放的普洱口味较为温和,但有更好的卫生质量及健康保障。易和茶庄所有销售的普洱均为干仓普洱。
-湿仓普洱:
陈放在潮湿的环境中而使其发酵的普洱称为湿仓普洱。通常湿仓普洱被陈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封闭的地窖里使其加速发酵。湿仓发酵缩短了其因有的发酵时间,口味更为浓郁,但通常会有霉变发生,茶面上见霉菌或问起来有霉变的气味,其卫生情况较差。由于质量及卫生情况方面的考虑,我不建议您饮用湿仓普洱。
辨别普洱茶优劣
四大要诀
●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
●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正———存其味: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不以错误年代为标准
●二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不以深浅汤色为藉口
●四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不以树龄叶种为考据
普洱茶的品质与价值
普洱茶的品质与价值
据悉,“故宫博物院专造”宝藏系列普洱茶于近日即将面世,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列产品共为2款,分别以清宫帝后的玉玺命名为养心殿宝和皇后之宝,单款茶全球限量发行800套,每款含500g及200g饼各一饼,所有茶叶全部是明前纯料制作,是收藏级别普洱茶。推出“故宫博物院专造”普洱茶的目的,是要遵循当年的贡茶工艺,复活100年前的宫廷普洱茶,让世人品味盛行清宫200余年贡茶的韵味,品位纯正清宫贡茶的品质。
笔者采访几位茶界专家认为,市场不断有高品质的普洱茶推出是件好事,经过前阶段的炒作式经营已表明“普洱茶不能只炒价格还要注重品质,卖价格是一时的,卖品质是永久的。”
200年的清宫贡茶品质
普洱茶出身田园、扬名清宫,200年的宫廷贡茶身份成就了普洱茶至高无上的荣誉。而皇袍加身源于品质卓越,试想当年给进贡清宫皇帝的普洱茶品质拙劣,恐怕只会挂个欺君的罪名呜呼哀哉了,更别想无上的荣誉了。可见,招牌不如品质,品质是普洱茶品位的根本保障。
故宫博物院本次授权复活普洱贡茶,其目的是为爱茶者提供最高品质的普洱茶。让世人得享清宫绝世贡茗的神韵,重塑普洱贡茶的辉煌。为此,本次推出的两款茶都指定具有200年贡茶生产历史的“瑞贡天朝?易武车顺号”来生产,“易武车顺号”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拥有清宫皇帝封号的百年老号,当年道光皇帝御赐“瑞贡天朝”牌匾至今留存,已经成为贡茶历史的最好证明。
全部2款新产品,茶叶均由车顺号沿袭当年宫廷普洱茶的密制工艺选料、制作,采制过程均由手工完成,并由车顺号的第五代传人车智洁亲自监督,以保证茶的质量,所有成品茶均印有故宫博物院专造印玺以表明身份。授权单位北京宫字普洱文化传播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就是要做最高品质的普洱茶。”
救命草和摇钱树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开始,云南普洱茶的价格先从香港、台湾起步,经日、韩参与,到广东市场需求放大后,2003年开始在全国各地逐步提升,于今年上半年上演了一次价格“过山车”。整个过程中,沉寂多年的普洱茶市场不断升温,尤其2003年后众多连年亏损的茶商开始赚钱,很多原本不卖普洱茶的茶商也将普洱茶摆上柜台,普洱茶已成为众多茶商的救命草和摇钱树。
经过2005年云南马帮进京、2006年天价茶叶炒作、2007年思茅市改名普洱市等一系列的事件炒作,普洱茶声名大震,大益、下关等市场主要供应品牌开始涨价,且涨速惊人。很多茶商开始囤积产品,至2006年价格涨幅已接近100%-150%。2007年春茶开卖,市场又出现“井喷”,春节刚过,几大主要供应厂商在2006年价格基础上,以300%的幅度急速拉升普洱茶市。虽然市场需求已从传统的粤、港、台等,扩大到长三角及北方地区,但是,市场增长并不能够靠想象去拉抬,加上市场急速增长所必然出现的假茶、冒牌茶等现象,市场从4月20日开始价格连续暴跌,一直持续到8月价格才基本稳定,最大跌幅的中档产品的价格较春节后缩水接近一半。
不过,很多品质好的产品,因其没有参与炒作而受到的波及并不大,价格还在稳步增长,如车顺号这样的“发烧友”级高档产品,产品价格已被市场接受。只要产品注重品质,其市场价值自然会水涨船高。按照史料复原的“故宫博物院专造”普洱茶,更是车顺号倾心制作。普洱茶市场需要更多“故宫博物院专造”普洱茶等把品质放在第一位的好茶,用声誉来赢得市场,让消费者相信市场、理性消费,不给不法茶商留下暴利经营空间。
品质是根本
“做好茶、藏好茶、喝好茶是我们造茶核心理念”,北京宫字普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本次推出宝藏系列普洱茶,不仅要为爱茶者提供好茶,更重要的是将三好茶精神传递给消费者,希望大家都本着一个平常心来看待普洱茶”。让茶厂、茶商将做茶当成自己的责任,消费者将喝茶、藏茶当成一种文化,让市场处在和谐的氛围中稳步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茶市逐步走出价格、品质混乱的市场状态下,“故宫博物院专造”宝藏系列普洱茶的推出,走出了一条普洱茶的品质经营路线。“做好茶、藏好茶、喝好茶”由衷反应了宫廷普洱茶的文化精髓。追求品质,延续贡茶文化,对于普洱茶来讲不仅是讲究采制工艺,最重要的是能否延续老一代普洱茶人做茶、卖茶、喝茶的心境。“故宫博物院专造”系列普洱茶的推出,反映出业内一些茶商、厂商的经营思路开始发生转变,以质取胜,诚信经营、品牌化、创新式发展,将取代以前那种低技术含量、投机式发展的经营模式。普洱茶市场正在逐步建立规范的市场管理体系,整个行业正朝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普洱茶卖产品、卖文化归根结底都是卖品质,有品质才有品位,故宫博物院专造宝藏系列普洱茶的推出,已经对市场发出了品质回归的信号,希望普洱茶市场能有更多的厂家高举品质大旗,引领品质市场的回归。
普洱茶与滇红的区别
普洱茶与滇红的具体区别如下:
一、茶类不同
普洱茶。属于黑茶类。普洱茶为后发酵茶。所以越陈越好;而滇红。属于红茶类。滇红为全发酵茶。所以新茶好。
二、工艺区别
普洱茶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干燥、分筛、拣剔、拼配成成品茶;滇红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制作工艺上。滇红茶是先发酵茶。生产结束发酵也停止了;而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储藏的过程中将一直进行自然发酵。即使是人工发酵的熟茶也还会继续发酵。所以普洱茶还有生茶熟茶之分。而滇红茶则没有。
三、外形不同
普洱茶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类。普洱散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色泽棕褐或褐红;而普洱紧压茶是利用普洱散茶蒸压而成。外形主要有饼、砖、沱等等。
滇红主要有工夫滇红和红碎茶。工夫滇红外形以条形为主。也有部分卷曲形的。其色泽乌润、金毫显露;红碎茶外形呈细小的颗粒状。色泽乌润。可再加工成袋泡茶。
四、滋味不同
普洱茶滋味醇厚。独具陈香;而滇红滋味甘醇、鲜爽。甜香馥郁。一个是陈香。一个是甜香。二者比较容易区分。
以上便是普洱茶与滇红茶的主要区别介绍。希望对茶友们有所帮助。
被人遗忘的红印圆茶姊妹产品
被人遗忘的红印圆茶姊妹产品
印级传承,经典再现。印级茶是普洱茶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奇峰,它是普洱茶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它结束了各家各号小作坊式生产的号级茶时代,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化加工厂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的新纪元。
印级茶时代源于1951年12月15日中茶牌商标成功注册启用开始,它的出现,使普洱茶成为一个新的时代产物。印级圆茶的出现,标志着普洱茶在品牌化发展的路上又迈进进了一大步。普洱茶发展到如今,离不开印级茶时代的留下的宝贵财富。
印级时代,不仅是推进了普洱茶品牌化、规模化,它对整个普洱茶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那些家喻户晓的产品红印、蓝印、绿印、黄印、甲级蓝印、乙级蓝印……都成为了一个个永不磨灭的丰碑。印级茶时代不仅开启了普洱茶规模化生产的新纪元,还引领七子饼时代的到来,为七子饼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印级茶时代是普洱茶发展历史中一个伟大的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茶牌圆茶甲级蓝印逐渐被消耗,作为印级茶的传承人中茶云南公司重新推出中茶牌圆茶——甲级蓝印,让印级茶的风韵再次回到消费者身边。
中茶牌圆茶—甲级蓝印专业品评
干茶评述:饼形圆整,松紧适度,条索完整较显毫。
整体评述
该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明显,可即饮,可收藏。
普洱茶的树龄与口感
普洱茶的树龄与口感
普洱茶的口感与她的树龄有很明显的关系,具体信息今天小编将为您介绍。
千年野生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
树龄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极其稀有,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普洱茶的价格也极高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最为明显。
大茶树(树龄500-1000年)
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云南滇南茶区的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通常,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正确采用普洱茶的泡法,茶汤温润,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500)
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原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生态古茶树(树龄100-200)
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老茶树(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小茶树(树龄35-60年)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明显不足,多为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台地茶树(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普洱茶的价格叫前几种树龄的普洱茶最低,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普洱茶的甘甜与苦涩
普洱茶的甘甜与苦涩
甘甜
甜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味道,普洱茶持久的回甘常常让众多茶友陶醉不已,茶中的那种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说到“甜”一定会想到“甘”,人们往往将“甘甜”紧密相连。但个人认为“甜”与“甘”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甜是一种味觉,与苦味相对应,舌头上味蕾的分布图中对甜感知的味蕾主要是舌尖。而甘并不是味觉,甘更像是一种回味,且人对甘的感知为口腔的两颊、后段以及舌根、喉头与食道。茶之回甘,是由苦涩造成对口腔的刺激而分泌的唾液与茶汤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产生的一种回味。
普洱茶的甜味物质主要有两大类:糖类、天然含氮化合物(氨基酸)。虽然普洱茶中的甜味物质的含量不是很高,也不是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但正是这类甜味物质的存在对普洱茶的苦涩味起到了一定的掩盖和调和的作用,对茶汤滋味以及初制过程中茶叶香气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春茶和秋茶中茶叶甜味物质含量高,其滋味就甘醇少苦涩而优于夏茶。就茶树的同一个枝条而言,蔗糖、还原糖等甜味物质的含量老叶高于嫩叶,并随叶片的老化而逐渐增加。一般较粗老的三、四叶和老叶,甜味物质含量高于幼嫩的二、三叶。
苦涩
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普洱茶之苦,主要来源于茶叶的本身和制造过程当中产生的化学变化。出现于茶叶本身的苦涩物质有多酚类、脂型儿茶素、儿茶素、咖啡碱、茶皂素、花青素、儿茶素等成分,其中生物碱所含的咖啡碱在高温冲泡茶汤时会溶解于水中,约有85%。云南大叶种茶叶因其内含物比起其它茶类丰富,所以普洱茶的苦涩味相对较重,不过经过一些年的自然陈化,苦涩会慢慢转化为甘甜。
好的生茶常常有“入口苦而如喉甘”的感觉,这种“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直至消退的过程,常常被称为茶的“收敛性”。收敛性较强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感觉,又迅速消退,转成甜味;收敛性较弱的茶,苦、涩味则消退的慢,或直接就不会退去。对普洱茶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能力情况,而泡出适当苦味程度茶汤。所以在选购自己喜欢的普洱茶茶品时主要感觉一下苦在口腔里是否能化,苦能化甜,涩要化甘,层次要多变,如此就是正常的苦涩。反之苦涩停留在口腔,锁定不化,没甜没甘那苦涩味就有问题!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即将被遗忘的特殊与定制的普洱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的功效与禁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