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吴荣寿

寿眉白茶 2024-01-17 06:19:56

寿眉白茶。

【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吴荣寿

吴荣寿(1873年—1934年),又名俊德,字永柏,号俊德。近现代著名茶商,著名徽商。安徽歙县岔口乡人。吴荣寿童年时代随同父亲来到屯溪,学习茶叶经营,以精通制茶工艺和善于鉴别毛茶著称。1901年父亲病故后,他大胆拓展业务,在屯溪阳湖开办吴怡和茶号,专门制作外销高档茶。数年后,又创立吴怡春、吴永源、华胜等茶号,进一步扩大外销精品茶的产量,每年制销高档屯绿数千担,最多年份高达2万担,占屯绿外销半数以上,成为徽州现代第一大茶商。清中叶以后,徽州及毗邻地区出产的炒青绿茶,大都集中在屯溪精制、外销,于是被命名为“屯绿”。当时屯溪每到茶季,茶行、茶号林立,故有“未见屯溪面,十里闻茶香。踏进茶号门,神怡忘故乡”的民谣广为传播。“屯绿”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构成“四绝”。“屯绿”加工工序非常精细,并且全靠手工操作。毛茶要经过蛤炒、风扇、分筛、簸选、拣剔等工序,才能做成“屯绿”的各花色品种。操作工的经验水平对屯绿的出茶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影响。

吴荣寿11岁进茶号,先在屯溪阳湖一户广东人开的茶号帮佣,从为师傅送茶、运茶学起,加上刻苦钻研,很快就精通了毛茶的鉴别和各道操作工艺。后因其老板回粤,将号屋、生财半卖半送给他,他才开始自营茶叶。但规模很小,属“小字辈”茶号。当时有个习俗,茶号招牌由茶行缮送,如茶号大门两边贴上“进昌茶号,大来茶行”,就表示进昌精制的茶由大来联系出售。可吴荣寿的茶号由于太小,无人缮送招牌。后来他在致祥钱庄程贡兰的支持下,才开始真正经营起自己的茶号。这一年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洋庄茶号取名为“吴怡和”,地点在屯溪阳湖外边溪。

吴荣寿独立经营茶号之后,非常重视技术和工艺改进,他重金聘请婺源制茶技术高手汪汉梁为洋庄总管,将婺、歙两地“屯绿”制作工艺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他还对雇佣的工人亲自传授操作技术,并相对固定地雇佣他们。因此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如父母使用的茶锅、拣板,可以传给其子女使用,称为子孙锅、子孙板,既保证了工人工作稳定无忧,又体现了商家延续有继。有《茶庄竹枝词》这样评说道:“急明论暗肆咆哮,坐了编成莫混淆。还是旧年原板好,学他燕子各归巢。”由于吴荣寿经营茶叶注重质量,又讲求信誉,生意越做越大,洋庄越开越多,先后在屯溪阳湖开设了吴怡春、吴永源、华胜、公胜等18家洋庄茶号;每年雇佣工人多达1000余人;年加工销售“屯绿”二三万箱,占“屯绿”总产量的1/3以上;巨大的规模使他成为徽州外销茶商中的巨擘,吴荣寿被理所当然地推举为休宁县商会首任会长。

当时厂家为了使“屯绿”茶色均匀有光泽,普遍使用兰靛、滑石粉和蜡脂等色料来调配。用这些色料来调配茶叶,不但有害人体健康,而且压抑了茶叶的天然色香味,是极不可取的。可商家还是利令智昏,依然故我。可是吴荣寿却带头减少或不使用色料,为最终革除使用附加色料这一陋习做出了积极贡献。

1921年,徽州六邑茶商组织成立徽州茶务总会,制定丁《徽州茶务总会章程》,以维持茶务、力图发展为宗旨。对于苛派勒索茶商,损害茶商利益的一切事件,有起诉争拒之权力。对于关乎茶务总会宗旨之事件,有负责维持、整顿、推广、发扬之义务。公推吴荣寿为首任总理,连任达三十年,于此可见他在徽州茶叶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吴荣寿既做箱茶(屯绿各花色品种外包装皆用木箱,故称)运销,又做箱茶经纪。洋庄加工的箱茶要销售给茶行或经茶行中介,转售给上海茶栈,最后由茶栈与外商达成交易。茶行、茶栈都是中间商或中介商。茶行既代洋庄联系售茶,又代茶栈向洋庄发放茶银。茶行为了招揽生意,要巴结茶商才能做成交易,收取佣金。有《茶庄竹枝词》云:“茶行事事瞎张罗,巴结茶商获利多。闻有几家新客到,一时都想吃天鹅。”

茶叶贸易受世界形势影响巨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商贸受到战争影响,洋庄茶商大都裹足不前,茶叶无人收购,茶农在此情况下不得不伐茶种粮。由于吴荣寿在茶界有很高的声望,茶农纷纷把茶叶送到吴荣寿的洋庄赊账。民国7年(1919年)春季,吴荣寿又赊购了一大批茶叶。同年秋天国际海运转畅,国外茶商纷纷来华运销茶叶占领几近告罄的茶叶市场。“屯绿”外销价格大幅攀升,特珍、抽芯珍眉售价达到每担313银两。因此,吴荣寿当年获纯利10余万银两。民国16年(1928年),吴荣寿收购加工“屯绿”2万余担,自春至冬赶制。由于洋行操纵市场,百般压低茶价,吴荣寿不幸遭遇了茶叶市场价格暴跌的局面,造成当年10余万银两的惨重损失。民国18年(1930年),屯溪遭受朱老五火烧之灾,吴荣寿不仅街市上数十幢店屋被付之一炬,且阳湖住宅也遭焚毁,损失惨重。此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茶叶贸易形势急转直下。吴荣寿在遭遇接连打击后,最终已经无力挽回局面,走上了一条一蹶不振的道路。

作为一代著名茶商的吴荣寿,一生热心公益事业,可谓乐善好施。他对助赈、助学、建桥修路等善举,均慷慨争先。宣统二年(1910),为首创办徽州乙种农业学堂,施教茶叶、蚕桑等农艺,是徽州职业教育先行者之一。民国三年(1915年),歙南大旱,施捐5000银元买米到灾区平粜。曾独力造石桥四座,修筑休宁和歙县昌溪石板路二条,并修建吴氏宗祠、支祠多处。曾与洪朗霄、孙烈五等组织屯溪公济局,施医、施药、施棺、育婴等。曾组织屯溪救火会,独资购置水龙用于灭火。创办崇文学堂,亲任校长,劝募常年经费。弥留之际,捐地十亩作为屯溪公园建筑用地。种种善举,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建立起在人们心中的功德碑。“吴茶”,就这样成了一道令人企羡的徽商风景线。CY260.com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吴荣寿》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寿眉白茶专题。

【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朱文炽

阿萨姆红茶 2024-01-17 06:17:05

【 – 阿萨姆红茶】

【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朱文炽

盐、典、茶、木是徽商经营的四大宗。朱文炽,婺源县人(婺源县当年归安徽徽州管辖,如今已划归江西管辖),是一位毕生坚守诚信的清朝茶商。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四季分明,日照短促,雨水充裕,云雾缭绕,盛产名茶。早在唐朝,就已是“山山皆种茶,天下无黄土”的美景,因而十有八九的山民,都是以种植茶树为生。到了宋朝,就有了全国六大名茶之一的”谢源茶’明朝又有味在龙井之上的“松罗茶”。清朝中叶以后,又有”屯绿”和”祁红”。

徽州茶叶贸易,历史悠久,从唐朝起每年二三月间,就是新茶上市的旺季,许多茶商此时云集徽州祁门的茶市,做茶叶生意。

当时的江西浮梁(即今景德镇)是全国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卖茶去”,说的就是徽州茶商为了抢做每年春季的茶叶生意,离别故土,从徽州祁门到浮梁去进行茶叶贸易。从祁门到浮梁有一座大山,当时交通不便,没有公路和运输车辆,数百里崎岖难行的山路,全靠人力肩挑。进入浮梁的茶叶,还要经阊水入鄱阳湖再从湖□进入长江,再转销全国各地。如此艰难的茶叶生意,体现出徽商的艰苦创业精神,然而这正是徽商在我国历史上持续辉煌300年的原因所在。

明朝中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徽商开始积极参与边境茶叶贸易。边疆的少数民族,主食是牛羊肉食及乳制品,对茶叶需求大,茶商就以茶叶与之交换马匹,其中一些人就成了家资百万的大茶商。

至清代,茶叶又开始销往北方,特别是北京及北方大城市,所以茶庄又称“京庄”。徽州茶商的大规模进京,很快就垄断了北京的茶叶市场。特别是乾隆年间,北京的饮茶风气日盛。每天一大清早,八旗子弟就手提鸟笼,一摇三摆地来到茶馆,拍曲听戏。后来的“老舍茶馆”,正是当年北京茶业盛行的充分写照。当时,仅徽州歙县一地在北京开设的茶号就有166家。

徽州茶商之所以能占领当时的全国大半个茶叶市场,除了具有坚毅的艰苦创业精神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为本的儒商思想,徽州茶商朱文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事茶叶经营20多年,始终力行“职虽为利,非义不可取也”、”宁可失利,不能失义”的商业信条。有一年,他去珠江贩茶,由于路途遥远又艰难,长途跋涉难于控制时间,他带去的大量茶叶错过了大宗交易的最佳时机。茶叶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商品,他带去的本来是刚上市的新茶,由于路途耽搁而成了陈茶,于是他在出售时就主动在一块大牌子上标出”陈茶”二字,以示不欺。新茶与陈茶价差很大,因此他的损失也很大,但是,他却绝不为利而失去诚信。当时的珠江”牙侩’’(业务经纪人)一看,立即抢上前去,将牌子摘掉,但朱文炽又将牌子竖起来,因此,“牙侩’’很生气,就说他”你这样做,是不让我们赚钱!’’朱文炽解释说:“不是不让赚钱,是不能昧着良心赚不义之钱。”正是这种诚信为本的精神,才使朱文炽在商界赢得了极高的信誉,因此,他经营茶叶,纵横南北,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最终成了声誉最好而又是最为富有的大茶商。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朱文炽》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1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阿萨姆红茶专题。

【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欧阳康

阿萨姆红茶 2024-01-17 06:15:35

阿萨姆红茶。

【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欧阳康

欧阳康(1866~1942年),字玉良,长乐桃杭人。他小时候当过学徒,后继承祖业,精心经营花茶加工,并接管了家族企业。他担任恒元堂下的“生顺”茅茶行兼茶栈的老板,他精心经营企业,表现出不凡的胆略与才能,成为名闻遐迩的“东南茶王”。

当年欧阳家族所产花茶的商标,用的就是他的头像,创办当年福州著名的商号“一枝春”、“第一峰”、“阜兴春”、“逢春馆”。很多老人只要一提起花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枝春”。他们都说当时很多人以能喝到生顺的花茶引以为荣,是身份的象征。

欧阳康经营的“生顺茶栈”,它见证了上下杭商业街繁荣的历史,是让福州茉莉花茶走向世界的起源地,是福州唯一完整保存的明清代集花茶制造厂、毛茶收购站、成茶仓库、茶农客栈、茶王宅院于一体的古迹。据《福州工商史》记载,“生顺茶栈”高峰批售量,年约两万担,被称为“茶帮之王”。

清光绪(1875年~1908年)年间,慈禧太后喜欢茉莉花的清香,有时头上会缀以茉莉花,官员不能戴花,就想用鼻烟来代替,因此当时京官盛行以香花熏窨制鼻烟。北京鼻烟商“汪正大号”积极为官员与上层人士服务,他慕欧阳花茶之名,将鼻烟壶运抵福州,要求欧阳康代为加工。欧阳康与一个法国商人是好朋友,当时这个法国人来中国时就由欧阳康接待,他告诉欧阳康他们法国人提取茉莉花精油做香水用的是脂吸法。欧阳康受到了启发,埋头钻研了几个月时间,终于采用脂吸法(脂肪冷吸法),把精油提取出来。

他提取的是茉莉花的头香,因为头香花散发的是最自然的香气。他找来猪油板,加热后把新鲜茉莉压在两层猪油脂肪之间,这样层层叠叠的,放置24小时后,更换花瓣,如此工序反复40多次,使脂肪中的花油达到饱和状态,最后用做酒的蒸馏法,将花精油从油脂中提取出来,做成茉莉浸膏或粉状放入鼻烟壶内。由于花费人力、时间甚多,从茉莉花提炼出来花膏量少,而且比较昂贵。他的花香鼻烟,以色、香兼具而备受清朝官员和上层人士的青睐,畅销京、津、沪。

欧阳康和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是忘年交,他生日的时候,翁同龢还特地题写了“同登寿喜”作为贺礼,可惜在文革中被烧毁。他经营钱庄,便于货款汇兑,给茶农提供贷款,以垄断茶农所产优质茶叶,开办“乾泰”轮船公司(拥有“镇波”、“海邹”、“澳江”3艘3000吨商船及许多舢船),乾泰轮船公司是专门将茶叶运往全国各地的船队,因为当时大船进不了市区,在轮工码头用小舢板装上茶叶送到马尾港再装上3艘船。

欧阳康是著名的爱国商人,当年孙中山先生到福州找茶商募捐时,他带头捐出白银五万两及金条支持。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侵占福州,逼迫欧阳康出任日伪控制的“福州总商会”会长职务,并用刺刀架在他脖子上,欧阳康称病拒绝,并大义凛然说:“宁死不当汉奸”!日本人喜欢喝花茶,欧阳康号召当地茶商抵制日货,并带头将自家的茶倾倒销毁,拒绝提供给日本人。为阻挡日寇从水路侵入福州,在闽江口构筑阻塞线,将自家“乾泰”轮船公司所属的“镇波”、“海邹”、“澳江”3艘3000吨商船全部装上石块,自沉于闽江口。

1942年4月,欧阳康在对民族兴亡的担忧和重病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辞世。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欧阳康》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阿萨姆红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