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福建:寻韵永春水仙茶

福建乌龙茶 2024-01-17 06:46:48

【 – 福建乌龙茶】

问道福建:寻韵永春水仙茶

茶路无止境,前方在脚下。闽南泉州,福地永春,乌龙茶系,佛手茶、水仙茶争奇斗艳,令爱茶人闻之生羡,丛生向往,期盼早日前去一探究竟,寻源觅韵。

去岁初冬时节,时值阳历11月29日,从漳平市驱车而行,一路沿着省道前往永春县寻源水仙茶。低头看看导航,显示距永春县湖洋镇鼎仙岩只有十余公里的路程,心下顿时大感轻松。一路向西,过不多时开始上山,先是路遇交警查车,又加上此地正在修路,让人以为再不能前行了,看到对面有车过来,打招呼询问后放心了。交警检查证件时却没独独没查我们这辆车,或许看我们面善是好人吧!山路越开越高,到顶峰处复又下山,让人顿时感觉被高德导航欺骗了感情,还好自我情绪良好,同行的小伙伴却郁闷了。

缠绕山间的县乡公路,虽说崎岖,但路况尚好。时不时会看到大雨冲刷后留下的痕迹,偶有塌方的地方,隐藏着危险。一路平安走过,最是让人心安。许是我们千里追寻至此,日思夜想的那好大一棵茶树,给予爱茶人的祝福吧!闽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果然是最真实的写照,看不到良田,更没有茶树。时不时会瞥见山脚下的小村庄,但目的地却似遥遥无期。一同前往的同学郭志颖有些惶恐的发问:“回来时不会还走这条路吧?”我说:“放心!那里有高速肯定不走这里。”其实我也不知道,只好仗着胆子只管往前走。

到了湖洋镇,半天也找不到鼎仙岩的所在,就只见到路旁关着门的一家茶厂。在街道上来来回回转了两圈,看到有高速入口,一车人紧张的心情总算是都放松了下来。这一趟行程,着实让同行的朋友们十分疲惫不堪。

2017年秋天,正值国庆假期,这一次直接在永春县城下榻休息。10月7日上午,驱车从永春县城转上高速,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轻轻松松半个小时就到了湖洋镇,再度车行这熟悉的街道上,去岁的情形犹在眼前。

2016年11月29日,初次到访湖洋镇,人生地不熟。只好找人询问,路旁遇到了一个中年男士,上前打招呼:“大哥,鼎仙岩怎么走?”“前面50米向右,有指示牌。”在乡村道路的尽头,导航是不管用的,只有朴素的人们会给予帮助。依言前行,果真看到了闽南水仙茶发源地的指示牌,右拐上山。跟车上的同学开起了玩笑:“你们都被我缺到山上了呀!”“缺”源于河南方言,带有“骗”人的意味。眼角的余光打量,大家一幅哭笑不得的表情。

当时已近中午,原本设想行程很短,却不料山上裸露的红土,时不时将要把道路给拦腰阻断,好不容易来到山上,同学兼好友的郭志颖,开起车来一幅小心翼翼的样子,只好笑着安慰他:“不要怕!”另一位同学小白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要看母树?”沉吟半晌后回复她说:“旅途寂寞人孤独,总要找寻生命的支点,给内心以安抚,让情感播撒于自然,终将收获不期然的情感。茶也好,人也罢,来自何方?将去何处?都是最深层的拷问,想要找寻答案,唯有找寻起点。”

回想2016年冬季,历经坎坷登临鼎仙岩的辛苦历程,今年秋季再度驱车前往,一路顺风让人倍觉幸福。

山到穷尽罄音起,人至峰顶始展颜。去年11月底,终于到了永春水仙茶发源地鼎仙岩,幸运的遇到一位热情的阿姨,头前带路,将一行人引领到寺庙东边,一眼望去,是块农家菜园般大小的茶地,看样子已经经过了重修剪,不容易找寻到显示水仙茶本来面目的硕大真叶,可水仙古茶树在哪里呢?显然阿姨也不知道。只说前两天也有人来看茶树,她热心介绍:“你看,从这块石台可以看见整个镇子,很漂亮!”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家乡总是最美的!俯瞰整个湖洋镇,让人心生感慨。

今年10月初,再度来到鼎仙岩,正当正午时分,阳光炽烈,禅院正门洞开,小小的寺院里并无人迹,大殿上悬挂的匾额上书:“溪山第一寺”,颇具气势。从后门出去,迎面就是一株葳蕤茂盛的菩提树,荫泽往来众生。绕过一座院落,昔年曾有一面之缘的水仙茶园再度出现,茶园边上立有一方石碑,注明其为“福建省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后面就是那一方水仙茶园了。只是让人倍感痛心的是本就不多的水仙茶树,几乎无一幸免,全部都遭遇蚁害的侵蚀,却少有人照管的迹象。秋季的树木枝叶繁茂,遮住了视线,未能如去年那样俯视山下的景貌。

虽说是到了鼎仙岩永春水仙发源地,却未曾见到预想中的水仙茶古树,难免会让人有些失落。去年的初冬,一行人回转到了寺庙,向一位看护寺院的老人家打听后得知:“树龄100多年的水仙古茶树在山脚那里。”

兜兜转转,从山上又下来,再度定睛细看路边那个已经发旧的水仙茶发源地指示牌,不觉喃喃低语:“想要一睹水仙古茶树的真容,恐怕只有留待以后了。”好友郭志颖闻听后说:“来都来了,为什么要等下次?找个人问问不就行了?”下车又找人问,巧了,这不是刚才给我们指路的大哥么?上前询问:“水仙古茶树在哪里?”“前面右转就是啊!”说罢又用手指着自己:“你们可算问对人了,想去,我带你们。”随口又问:“您做茶吗?”“我是村主任,这里我最熟。”我们都笑了,幸运来的如此之快。

今年秋天再度到访湖洋镇溪西村,早前电话已经约好,见面之后,村主任笑着说:“去年不是已经来过一次了吗?怎么还不记得路?”

村主任坐上我们的车带路,行不多远,车停在一个园子的门前。下车时远远的望去,茶树颇为高大,树影婆娑,很是有范儿。水泥栅栏将它们团团围住,严加保护了起来,园子里有一筒石牌,铭刻几个大字:闽南水仙始祖。

去年茶树上悬挂的保护铜牌,已经不见了踪影。一排五株水仙老茶树,棵棵树干壮硕。逐一测量树干基部围径,最大的一株围径足有近70公分,真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身临其境目睹水仙古茶树后,心境却难以形容,去岁今年,岁岁年年茶依旧,年年岁岁人不同。就在五株仙茶树旁和郑国瑞村主任合影留念。

据说最早移栽种植水仙茶树到闽南的郑世报,就是村主任本家先祖,郑氏在这里历来都是大姓,人丁兴旺。

今年秋天再度来访,郑国瑞村主任大为高兴。许是看到我们如斯喜欢水仙茶,于是联络了湖洋镇最大的一家水仙茶厂,茶厂的少东家郑鹏程亲自开车来接我们,带领我们前往深山更深处的白云村去探访水仙。山路曲曲弯弯,头前带路的越野车风一样的全速前进,时不时在岔路口要等待紧赶慢赶才能勉力跟上的我们。

车行十数公里之后,终于来到了位于山颠之上的金斗洋茶场,站在高处向下俯瞰,一览无余。周边全都是一望无际的森林,将这600多亩茶园紧紧环绕其间。近处青翠的茶园,成行成排,成群结队的黑山羊如云朵般在茶园里游走。更有一池碧水镶嵌在山坳里,映衬出蓝天之上的朵朵白云。山风徐来,八月桂花满园飘香。

时值农历白露,秋高气爽,正是一年当中闽南乌龙茶最好的正秋茶季。茶园里,釆茶工三五成群,正自忙着用釆茶机收割水仙的鲜叶。硕大的布袋,盛满了鲜叶,装上摩托车,运到水仙茶加工车间里去。

水仙茶的晒青,用上了阳光房。自动化的履带将其传输到室内晾青,极大的节省了人工。

综合做青机做青,滚筒杀青机杀青,揉捻机揉捻,烘干机烘干。整个水仙茶的初制工艺,早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正从机械化加工向自动化加工阔步前进。这是当下茶行业的一个缩影,预示着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迈进。身为茶行中人,我们正在经历并见证这个伟大的历史变迁。

去岁今年,两度登临永春县湖洋镇鼎仙岩寻访水仙发源地,两度莅临湖洋镇西溪村拜谒永春水仙母树,深入白云村金斗洋探访永春水仙最大的茶园基地,在金斗洋茶厂实地考察永春水仙茶的加工工艺,一年又一年的辛苦付出,而今有了满载而归的满足与幸福。

夕阳西下时分,回到湖洋镇西溪村。再度拜访郑国瑞村主任:“您家有水仙茶吗?”“有啊!带你们去喝喝看。我们的水仙,和其他地方很是不一样,懂茶的,我最乐意分享了。”

坐在郑国瑞村主任家的客厅里,水已经烧好,一泡小包装带有闽南水仙字样的茶就放在面前。一行人都急切的想知道,这茶是究竟是条形还是球型?刚刚问了村主任,他只笑了下。真容终于要现世了,一团色泽绿润、略带红褐的球形茶,被倒在了盖碗里,真是别有特色。待泡开之后,只见橘黄色的茶汤很是靓丽,若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茶人眼中的这款茶却赛过了西施。茶汤入口醇厚爽滑,香气芬芳,好似幽幽的兰花香。

郑国瑞村主任意味深长的说:“茶,最好到月圆之夜来品,那香味特别的好,空气里弥漫的都是。”如兰似桂是北方人的意境,又是南方人的乡情,这不就是和合的哲学吗?在茶香中,得以窥见共同的中国。

此时的一行人,仿佛已经暂且忘却了早已经饥肠辘辘,满心满眼都是所爱的茶。郑国瑞村主任又拿了款百年古树水仙茶,这可真是惊喜不断,绿褐闪着星光,绵软的口感,含着淡香,齿颊回甘甜美,七泡有余味,古韵常存留。

茶,这一片树叶,总是叫人联想到自然的神奇。叫人惦念的永春水仙茶,这茶香、这滋味、这韵味,注定成为了生命里难以忘却的记忆。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问道福建:寻韵永春水仙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福建乌龙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