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洱茶的茶叶】
喜欢普洱的你一定要知道的普洱专业术语
我们在喝一款普洱茶的时候,常会用不同的词语去加以描述,下面小编整理普洱茶相关术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1.松紧度:紧压茶的松紧度会直接影响到普洱茶陈化的品质,不宜蒸压过紧。茶品蒸压得过于松散,则氧化过快,较易获得醇滑的口感,但是茶叶容易从饼面上脱落;反之,蒸压过紧,则会放缓陈化的速度,冲泡时的口感受影响。
2.匀整:紧压茶的形状匀整,指外形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变少角;厚薄一致,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
3.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4.茶汤:
清澈:茶汤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茶汤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5.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6.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7.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8.烟熏味: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或是后期存放时吸收到了烟的味道,是一种缺陷,不过也有很多茶友喜欢这种火香味。
9.水闷味: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10.霉味: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11.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2.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3.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气味。
14.茶汤香气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钝浊:滞钝不爽。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15.茶汤口感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霸气:指的是它的茶气足,苦涩虽重但回甘和生津也快。
16.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7.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8.叶底
肥厚:叶底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底张展开,叶质柔软。
暗杂:叶底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焦斑:叶底茶叶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19.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21.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22.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23.唛号: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系列茶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如7542、7536等数字。
24.内飞:指普洱紧压茶内压制的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的一张防伪小票。
25.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26.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27.七子茶饼:外形扁平圆盘状,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28.铁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29.砖茶: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外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普洱黄片砖。
30.沱茶: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碗形。小金沱是沱茶的一种,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4克,堪称是世界最小普洱茶。
31.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32.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33.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
34.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
35.印级茶: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6.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37.广云贡饼:早期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出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挑选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出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门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38.纪念饼: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茶。
39.竹筒茶:云南特产名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经杀青、揉捻后装入生长一年的嫩甜竹筒内用文火烘烤制成的茶品。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常饮此茶。
40.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出产厂的编号,如:8582饼为(前两位数85为85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
CY260.com扩展阅读
黑茶六个度,你一定要知道!
黑茶六个度,你一定要知道!
品鉴黑茶主要的六个方面是:厚度、滑度、润度、甜度、纯度、香气。
厚度
黑茶的厚度,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用舌尖搅拌茶汤,感受搅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击的感觉,你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饱满丰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粘稠感。厚度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黑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时,在口感上就会比较浓厚稠密。
滑度
滑度指的是黑茶的“油润感”,类似喝鸡汤或米汤一样的感觉,通常很滑的茶,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其实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润度
好的黑茶茶汤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资深的品茗高手,极其重视喉润的特色。这个润度对于黑茶来说是必须的,优质的黑茶品饮过后给人的感觉一定是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茶汤,喉咙清爽滋润,嘴巴不干不燥,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黑茶润度的体现。
甜度
甜度算是品鉴黑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黑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此外,黑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因此这甜度也更加明显了!茶汤入口之后与舌面接触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绵长持久。
纯度
纯度是黑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纯度好的茶汤喝起来是非常干净舒服的,即使是不偏好黑茶的茶友品饮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的时候被污染了。
香气
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香气,这也是黑茶的魅力之一。渥堆工艺会使得新茶有一些“渥堆味”,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纯熟的工艺和严格的生产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气味,并且在两三年的转化后,渥堆味就会褪去,展现出更饱满圆润的滋味。陈香是黑茶最基础的香气,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黑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
好的普洱生茶陈化的五大表现 这你一定要知道
好的普洱生茶陈化的五大表现这你一定要知道
好的普洱生茶陈化的五大表现,了解和知道很有必要。
茶叶具有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浊而忌香臭等特性。这对存放茶叶的盛器内质和储存方法有着较高的要求。
自古以来,储存茶叶都是一个生活难题。作为至洁之物,茶叶易受潮、易霉变以及吸收异味,并且一旦霉变成败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难于复原,形同废物。为此,茶叶必须妥善贮藏。
妥善的仓储陈化对生茶来说是关键的一环,它已不仅仅是贮藏,而且是向着香、醇、甘、润、滑方向转变的重要步骤。普洱生茶陈化,除了陈化出更高的价格,到底还陈化出了什么?
1.感官的变化
生普在贮藏过程中由于水分、温度、阳光等因素,在汤色、滋味、香气等方面发生改变,生普的汤色会由绿黄转变为红黄,香气会由鲜香转变为陈香,日晒气会减少甚至消失。
2.香气的变化
普洱茶以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赢得了茶中“能喝的古董”的美誉,且这也成为普洱茶市场上衡量陈化普洱茶价格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储存条件下,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确会产生烤香、酚香、陈香和木香等香气。
3.浸出物含量的变化
浸出物包括茶多酚、可溶性糖、氨基酸、咖啡碱以及水溶性果胶等等。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普洱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普洱茶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但目前对于陈化时间与浸出物的多寡并无确切的说法。
4.汤色的变化
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它是多种性化合物的总称,其主体为儿茶素。与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都有密切的关系。儿茶素无色,滋味苦涩且有较强的刺激性,在贮存过程中易发生自动氧化。首先脱氢而成为醌,再进一步聚合而形成褐变物质。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促成汤色逐渐变深。
5.咖啡碱含量的变化
咖啡碱作为茶叶的特征物质之一,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生物碱。目前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咖啡碱在茶的贮藏存中是随着时间变长而减少的。
关于宫廷普洱,你需要知道这些
普洱熟茶中的宫廷料是什么?是最好的吗?是不是与贡茶有关呢?
初接触普洱茶的时候,往往会有这一系列的问题。
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宫廷」二字确实给人一种高级感,可是这个名词的背后,值得推敲。
1什么是宫廷料?
首先,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茶叶审评术语中都没有「宫廷」这个词。
宫廷这个词汇,诞生于市场。
早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专门筛了特别细嫩的料,取名叫「宫廷普洱」,是一种特色商品,进而形成影响,后来市场就把这种级别的茶叫做宫廷级。
「宫廷级」现在用来指代比特级茶还要细嫩的料级。一般分为「小宫廷」与「大宫廷」,「小宫廷」更细嫩一些。
△「宫廷级」熟茶
2熟茶分级
从审评上来说最高级的熟散茶被称为特级,随后习惯是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再低就叫级外茶。
分级的原则是根据分筛机的筛孔来分,以茶叶的体积作为根据,不同的筛孔就分筛出不同的等级。
由于「宫廷级」这一概念的流行,很多茶厂习惯于筛出比特级更细的「宫廷级」散茶。
如果我们乐意,可以把茶从细到粗分筛出二十多种,但是这在生产中非常麻烦,一般就分七口主料:小宫廷、大宫廷、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七口主料的分级已经比较精细了,很多小规模企业的分筛等级更少。这在生产中比较方便,过度地强调分级会产生成本的浪费。
大概率来说,宫廷料是比较细嫩、芽头较多的料,是一款茶中内含物质含量最多的部分。品质方面有一定优势,容易泡得更为浓酽。
鲜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的是一芽一叶,更粗老的原料中儿茶素含量越来越低;从水溶性糖来看,一芽一叶的含量相对较低,随后逐渐提高。
不同的物质含量比例就会造成了不一样的口感与风格。
从总的水浸出物来说,细料含量相对要高,但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审美;有些人就喜欢粗老料的醇厚口感,因为老料中的水溶性糖比例一般较高。细嫩料和粗老料只是风格的区别,不能成为衡量品质的标准。「宫廷」只是外形描述,不是品质描述。
4宫廷料适不适合越陈越香?
现在能找到的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老茶一般都很粗老,让人觉得细嫩料的存放潜力不如粗老料。
其实,越陈越香的潜力与原料的级别关系并不大,只要具备足够的活性就有了越陈越香的前提。
那为什么会有宫廷料不耐存的印象呢?
一、宫廷料往往是散茶存放,散茶存放不利于微生物的小环境维持,转化效果会打折扣。
二、细嫩料的儿茶素含量较多,涩感消退得慢,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度过尴尬期。
5宫廷料不耐泡?
宫廷料并没有不耐泡,它的水浸出物量一般是有优势的,但是宫廷料相对细碎,叶片结构破损率较高,所以溶出很快。容易泡得前面浓,后面淡,造成不耐泡的错觉。
那怎样才能泡好宫廷料呢?结合它的特征,主要注意两个方面:取茶、出汤。
一、取茶时可以略微降低茶水比,并且尽量从茶饼上成块取,不宜太碎。
二、冲泡时注意出汤速度快一点。
关于宫廷料,做一个总结:
宫廷料更多的是一种风格,是外形上的特征,存放的话要有耐心,冲泡时需要多注意。
喜欢喝生普茶的你,一定要看这篇文章
很多普洱发烧友,爱喝普洱茶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总觉得缺点啥!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为生茶。生茶茶性比熟茶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苦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长久储藏,香味越来越醇厚。
普洱茶虽好,但也不能多喝。今天小沫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喜欢喝生普茶的你,一定要注意哪些禁忌呢?
-忌大量喝生普-
普洱茶分为生普与熟普,熟普性温和,而生普性苦微寒,如果长期只喝生茶,会对胃有明显副作用,它会冲淡胃酸、妨碍消化,严重者还会出现头晕眼花、心烦等“醉茶”现象,时间长了也会引起肠胃不适,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对于吃东西容易上火、容易便秘、容易长痘等属虚火体质的人来说,可以喝生茶或轻度发酵的普洱茶;如果是不习惯那股苦味而喝熟茶,切记泡的时候加点白菊花或蜂蜜,加点荷叶也可以。
生茶和绿茶一样,性属寒凉,胃寒、肠胃不好者不宜喝!只有熟茶才有养胃护胃的功效滴!
小沫建议各位普洱发烧友,不妨生熟茶轮换着喝,千万不要偏饮一种茶。
-忌喝刚做出来的新生普-
饮用刚做出来的普洱生茶,可能会使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兴奋,还出现心慌气促,心率加快等“茶醉”现象。这是因为刚做出来的新普洱茶,其中的内含物质在短时间内还没有被氧化的缘故。
普洱茶是可以陈放的茶,一些刚做出来的新生茶,最好存放1年以上再拿出来喝。都说普洱茶越陈越香,有一定年份的生茶更好,对胃的负担也不会太重。
普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陈放过程中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于理想化,普洱的存放并不困难,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雨淋、环境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
-忌饮冲泡次数过多的生普茶-
生普茶用沸水冲泡,一般可冲泡8次左右。但再好的生普,醇度也会随着次数的增加而滋味变淡,我们千万不要图节约而将一泡茶反复冲泡,这样茶里对人体不利的微量物质可能会溶于茶汤中,喝过后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小沫这里要建议大家在泡生普的时候,如果茶汤开始产生水味,我们在下一泡的时候适当延长冲泡时间,出汤后就不用再继续冲泡了。
-忌空腹喝生普茶-
一般来说,空腹的时候不适宜喝任何一款茶。茶叶中的生物碱和咖啡因会导致新茶友有心慌、胸闷、头昏的症状。加上生普茶有很强的消脂刮油的功效,可能还会有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不良症状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早上喝完生普茶后会有很饿的感觉。
小编提醒各位减肥的小伙伴们,生普茶只有喝对了时间才有减肥降脂的功效,如果在空腹喝生普茶,是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副作用的哦!
普洱茶虽好,但也不能贪杯,
哪怕各位普洱发烧友
对普洱茶有再深的喜爱,
也要科学的饮茶,
健康第一!
山头茶就一定要喝纯料?
山头茶就一定要喝纯料?
关于纯料茶和拼配茶的优劣之争从来没有平息过,有人说纯料滋味纯正滋味好,有人说拼配扬长补短口感佳;
这种争论愈演愈烈甚至出现鄙视链,喜欢纯料的鄙视喜欢拼配的,喜欢拼配的鄙视喜欢纯料的,那么是不是纯料茶就一定比拼配茶好呢?本期就为茶友解惑。
1、拼配是广泛存在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拼配茶,拼配茶是指:为了保持茶叶风味与品质的稳定,而将几种不同山头、不同季节、不同级别等,不同的茶箐按一定比例拼配而成的茶。
这个工艺需要拼配师有极强的感官经验,丰富的拼配技术。
并且拼配技术是广泛存在的,咖啡界有咖啡拼配,酒类的酿造中勾兑技术与拼配异曲同工,金属的合金制做也是如此。
而且拼配几乎存在于所有茶类,而不仅仅是普洱茶精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拼配是将茶的优点呈现、缺点弥补,普洱茶的拼配核心就是: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可见拼配所追求的是茶品的优良滋味,而且是高技术含量的工艺,并非粗制滥造的凑合。
2、纯料是相对的,而拼配是绝对的
纯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易武茶为例,易武茶区下还有诸如落水洞、麻黑、刮风寨、薄荷塘等许多村寨。
再者,同一个村寨还有不同的茶园,就算是相同茶园里还有不同树龄的茶树,就算是相同的茶树,还有不同的采摘时间,所以只存在相对的纯料。
而茶叶的采摘也不是一瞬间就能完成的工作,同一片茶园的茶叶的采摘必然有其先后,必然有不同的茶树,而如果以极端的纯料原则来看,这也属于拼配,所以拼配是绝对存在的。
3、拼配出经典,纯料有山头
拼配茶品说近一些以7542、8582为代表的经典茶品,一直都为茶友所喜爱,远一些历史上从百年宋聘到经典红印都是拼配茶品,他们都是茶友公认的经典。
可见并非纯料茶就一定比拼配茶好,而是拼配有拼配的经典与滋味。
而纯料茶之所以受到茶友的追捧,无外乎是因为纯料是对山头茶特点最显著的体现,不同的山头赋予了茶叶不同的滋味。
例如老班章的霸气,冰岛的冰糖韵。山头特点是纯料茶的优势所在,纯料是将山头特色最纯正的呈现出来。
4、拼配能互补,纯料有特色
如上所说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滋味,而纯料是山头特色最纯正的体现。
但山头有其特色也自然会有其缺点,例如有的山头茶香气高扬但滋味淡薄,有的山头茶香气低沉但滋味浓厚,而拼配技术能够使茶品香气高扬且滋味浓厚。
5、拼配与纯料,相对的滋味差异
拼配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茶品的层次感和饱满度,保证同一茶品滋味长期相对的稳定性,可以说是支撑茶厂的核心技术。
并且在后期存贮转化中,拼配茶能够体现出更饱满丰富的滋味。而纯料茶后期转化滋味纯正程度优于拼配,但饱满度和层次感自然不如拼配。
总的来说拼配与纯料各有春秋,不能一味的认为拼配茶就不如纯料茶。
且饮茶本就是适口为珍,你喜欢纯料的特色显著,那纯料就是你所珍视的味道;他喜欢拼配的层次感,那拼配就是他所珍爱的,本就无可厚非。
而且我们必须承认山头纯料茶本就稀少且昂贵,而高超的拼配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拼配出具有山头特色的茶品,让更多对的茶友品饮到山头特色,更加利于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的传播。
春茶有三大盲点,你都要知道!
最近,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里已经开始出现春茶上市的消息了吧。
但关于春茶,有几个盲点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的。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
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1|春茶不是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
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2|并非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
其实不然,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
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
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
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3|不是越新鲜越好
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
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也就是说,清明采摘制作好的茶叶,等到谷雨前后再喝为好。
因此,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
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关于六堡茶“越陈越香”,你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事实!
关于六堡茶“越陈越香”,你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事实!
很多茶友在遇到苦涩难咽的新生茶(农家茶/轻发酵茶),或者堆味沉重燥火强烈的新熟茶(厂茶)时,容易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变好的心理来安慰自己。但是却很少疑问过,我应该买到这样的产品吗?它应该是这样的吗?小茶仙今天又来搞!事!情!深入解读一下关于六堡茶“越陈越香”这一说法。
“越陈越香”的释义
“越陈越香”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存放时间越长,香气越浓,茶叶存放时间越长,茶中的香气挥发掉的越多,其实,小编觉得,用“远年回甘”来描述陈茶,可能更贴切些。
六堡茶(包括所有黑茶)所指的“越陈越香”应该怎么理解呢?小编认为至少有两层含义:
(1)香味的转化,由新茶的清香转化为老茶的陈香和韵味。那么到底这种陈香味是怎么样的呢?小编也只能作大概的描述,陈香,就像是以前粉刷白灰的屋子,很久没有人住,打开门刚进去闻到的那股味,有点像灰碱香味,木质陈香味。但闻屋的那种味是刺鼻子的,难受。六堡茶的这种陈香是舒服,怡神,醒脑的,令人陶醉的。
(2)口感的转化,黑茶工艺是六大茶类里面唯一有微生物参与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尤其是自然陈放过程中,纤维素等原本不溶于水的物质会被分解成单糖,所以相当于是增加了茶汤中的溶出物,就增加了茶汤的浓度,所以会有醇或者厚这种感觉,入口也更顺滑。
“越陈越香”是相对概念
当茶做成成品之后,由于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向人们喜欢的色泽、口感和保健价值上升。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看,六堡茶的最佳品饮期应在10-20年;对于发酵程度偏轻的茶,其最佳品饮时间会适当延后;而发酵程度偏深的茶,其最佳品饮时间则会适当提前;在这个时期以前,它的品质呈上升趋势,变得适口,而茶香,劲道随时间而减弱,达到高峰以后,品质会逐渐下降,存放30年以上的老茶往往不是以味道、药用成分为主了,而是从感观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甚至是原生态的底蕴来为更多的人喜爱和推崇。
六堡茶“越陈越香”的历史基础
旧时,六堡茶和普洱茶是没有“越陈越香”的概念的,出口到香港及南洋的茶以六堡茶居多,普洱次之。新制的茶苦涩过重,香港茶楼为了加快茶的陈化,最早开始制作“发水茶”,即将新茶加湿加温渥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加快转化,使茶汤色红亮,口感醇厚,有一股特殊的陈香。经过传统港仓(高温高湿不通风)仓储后苦涩度大幅降低,因此引申出香港六堡茶、普洱茶陈放后饮用的传统,并进而引申出“越陈越香”的概念。
可以说,传统香港仓储发展出“越陈越香”的概念,某种程度上,传统香港仓储也是现代渥堆工艺的鼻祖,现代六堡茶和普洱茶熟茶工艺上一脉相承,都是借鉴了香港仓储的方法,发展出了现代渥堆工艺。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当时的香港人而言,评价茶叶品质的指标并不是茶的存储年份,而是茶叶的转化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合理、更务实的观念——轻陈期重陈化品质,可惜,这不是现在的主流消费观念。
六堡茶“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
有一句广告: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借用一下,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越陈越香”,小编认为,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六堡茶才能“越陈越香”:
(1)原料优秀
优质的原料可以做坏,但劣质的原料不可能做好,原料决定了一款茶所能达到品质的上限,严格的说,六堡茶制作的每一步都决定了最终茶品品质的呈现上线,因此才有“原料——制作(初制-精制)——仓储”这一链条。
从原料品种来说,高山大树茶优于台地茶园茶,六堡茶群体种优于大叶种;从原料的成熟度来说,茶叶的原料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保证,不能太嫩,也不宜太老。(相关阅读:购买六堡茶,要摒弃绿茶思维);从口感上来说,新茶首选厚度(粘稠感和油度),其次是新茶可以苦涩,但苦涩要化的快,不能锁喉。
(2)低温初制工艺
所有能够后期陈化的茶都有一个共同点——低温制程。白茶的传统工艺里,没有揉捻、烘焙与高温干燥,普洱茶传统上以晒青方式干燥,六堡茶传统工艺的杀青温度也较一般绿茶要低。低温制程使得茶叶中的活性物质,特别是酶类没有遭到高温破坏,保证了其日后转化的物质基础,因为在渥堆阶段,六堡茶以微生物发酵转化为主,而自然陈化阶段,六堡茶则以自然氧化和受抑制的酶促氧化为主。
高温制程是黑茶后期陈化的天敌,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
举个栗子,小编手上有一款2001年的越南河江绿毛茶,经过多年的陈化之后,干茶已经由墨绿色转化为黑褐色,乍一看像极了陈年六堡茶,开汤品饮,汤色接近红茶,味道也很像红茶,入口仍带些许新茶的涩味,饮后不生津,和陈年黑茶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所以说,高温制程做出来的茶,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陈化,都不可能有陈年黑茶的味道。
小吐个槽,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高温快速烘干的六堡茶,饮后口干锁喉,茶,一做出来,就已经死了。
(3)存储正确
不同的仓储温、湿度控制,对六堡茶的转化有决定性的影响,专业的存储大概有以下四个风格,至于好坏,小编不下定论,只是看存茶者自己的取舍。
高温高湿(温度>30℃,湿度>85%的不通风环境):茶品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软化转甜,但丧失了部分六堡茶应有的茶质特性。汤色黑红而不亮,若过度熟化则出现叶底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
高温低湿(温度>30℃,湿度
低温高湿(温度85%):这种仓储环境下,最适宜微生物生长,但容易转化出类似土腥气的味道。
低温低湿(温度
温、湿度控制,可以排列组合,其他的因素,就大多是单项选择了,比如异味,任何味道对于茶品而言,都是负面的,因此存茶环境一定要隔绝异味。光照对茶品是绝对有害的,其中对茶品内质损害最大的就是紫外线,会让茶品的内质快速损失。
可能有的茶友会说,这就是陈茶的最高境界——“无味之味”,小编只能说:您开心就好!
消费者该如何正确看待“越陈越香”?
总之,“越陈越香”的概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前提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范围内,六堡茶才会越陈越好。
但片面炒作年份的人,基本可以说不是茶客而是茶商,不是最终饮用者而是投资者、转手贩卖者,他们关心的不是茶的品质香味,而是茶能赚多少钱,常喝普洱茶的茶友应该清楚,陈年普洱茶的定价权在广州芳村,而不云南。
更有极端者,喝六堡茶只论年代,似乎越久越好,这种认识和做法,只能说是不得要领。其实发酵程度适中,陈化时间有5年左右,真材实料的六堡茶,滋味也并没有那么不堪。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陈茶,应该理性,小编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偏爱花香,鲜爽感觉的,基本可以不用存老茶了,这些特征老茶不会有;
2.偏爱熟茶感觉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期待老茶;
3.买老茶是高成本,低性价比,10年以上的老茶谨慎购买(造假,湿仓),除非你有足够的经验;
4.个人自存老茶,建议小规模,大规模存高风险(发霉,串味)。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欢迎探讨,也不怕拍砖。
想要健康,泡饮茶茶一定要避开这些坑
茶其实只不过是一些树叶制成品。我们为什么要饮用它?或者是问,我们为什么喜欢饮用它?
第一:把茶当作某种药物,饮用之以期图达到某种对身体有利的作用。
第二:因为长期生活中用茶的习惯,久饮成为嗜好,甚至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一日不可或缺,甚至每餐必备,就象是我们食用的盐一样 。
第三:饮茶成为一种自然性的或交际性的习惯,做为一般性的饮料。“请你来喝茶 ”本身也就是很好的邀请用语。
第四:把茶视为珍贵的、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代有美感的、代有 艺术性的行为,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方法。
饮茶是有一定讲究的,为了健康,请记住饮茶宜忌。饮茶之道要适量适时,否则会适得其反,对健康不利。
1、不宜用保温杯泡茶
有人喜欢用保温杯泡茶,以保持其温度。但保温杯泡茶有其不利之处。
茶叶是一种富含营养成分的饮料。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单宁、芳香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当用开水在壶或普通杯中泡茶时,大量的有益成分溶解在水中使茶汤产生一种芳香气 味,同时,又使茶多酚和单宁等成分略滚水中,使茶汤略带有爽口苦味可以说恰到好处。而用保温杯泡茶,由于温度一直保持很高,故使芳香物质很快挥发掉,从而减少了应有的芳香。另外由于高温还能使茶多酚和单宁浸出过多,使茶汤色浓,味苦涩,并有闷沤味。此外,由于维生素不耐高温,故长时间高温浸泡使其损失较大。因此,不宜用保温杯泡茶。
同样道理,也不宜将茶叶放到壶中煮着喝。如果想喝热茶,可用紫砂壶冲泡,一者因其保温 效果较好,二者,茶香浓郁。另外,也可将茶泡好后,将茶汁倒入保温杯中这样既可以较长时间保温,又可以解决保温杯泡茶不足之处。
2、饮烫茶好吗
我国老年人喜欢饮烫茶,尤以冬夏两季多见。他们认为喝烫茶可使腹部感到温暖,并且解渴。那么喝烫茶究竞好不好呢?
喝烫茶的人,喜欢用沸水沏茶,以保持高温。孰不知沸水沏茶,会把芳香成分冲跑,同时也破坏了水溶性维生素,这样既减弱了茶的固有芳香,也影响了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再者,饮烫茶会使消化系统有烧灼样的刺激感。长此以往会造成消化道粘膜充血、糜烂,甚至溃疡。
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容易引起食道癌及胃癌。所以,应尽量避免饮用烫茶。
3、喝进茶梗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泡茶时免不了在液面上漂有茶梗(又叫茶叶棍),若不慎将其喝入腹中,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这一问题需从茶梗的成分谈起。茶梗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和纤维素,此外,还有少量的茶多 酚、咖啡碱和色素等。茶多酚、咖啡碱等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木质素和纤维素虽无什么营养价值,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帮助消化和通畅大便的作用,故此也无害。即使茶梗在消化系统中消化不了,也将会随大便排出体外,故不会产生什么危害。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这些知识你都要知道!!
大家都知道苦味食物多具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苦丁茶也是日常必备的茶饮,是特别时候在夏天饮用,既有生津解渴,又能起到保健的作用,那么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起来看看吧~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医认为,苦丁茶味苦、微甘,性寒,入肝、胆、胃三经,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止泻痢、疗便血等功效。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降三高、降火、消炎、提高身体免疫力、祛口臭等,具体有:
1、降三高
苦丁茶是降三高的茶饮品,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及血糖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保健茶饮,通过常饮苦丁茶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
2、降火
苦丁茶一般情况都是人们用来去火的,其实苦丁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纯天然的保健饮用品,苦丁茶有着清热解暑作用。
3、消炎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苦、平、无毒、南人取作茗,煮饮,止渴明目,消炎利便、通肠”。外用还可以杀菌、消炎防止暗疮、粉刺等多种流行疾病。
4、提高身体免疫力
苦丁茶不仅有降三高的功效作用,还被人们誉为长寿茶、美容茶等美称。是一种最天然的多功能保健养生饮品茶。苦丁茶能够双向的调节机体代谢,增强人体内的免疫功能。
5、祛口臭
口臭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一些细菌引起的,那些细菌会制造出难闻的挥发性硫化物,从而导致口腔异味。苦丁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能够杀死口臭细菌,并阻止细菌繁殖,防止口腔异味。所以苦丁茶还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口臭的作用。
苦丁茶的营养价值
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生素C、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减肥茶”、“降压茶”、“益寿茶”等美称。
苦丁茶的禁忌
虚寒体质者:虚寒体质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冬季特别怕冷,常常感觉手脚冰凉。这种体质的人喜欢吃羊肉、狗肉等温性食物,而且不容易“上火”,但喝了寒性的苦丁茶后,手脚冰凉的症状会加重,不利于虚寒体质的改善,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慢性胃肠炎患者:慢性胃肠炎患者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寒,腹部受凉或吃了凉性食物时,容易肚子疼或拉肚子,苦丁茶会加重这些症状。此外,老年人脾胃功能相对减弱,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也不宜饮用苦丁茶,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副作用。
经期女性:女性经期期处于失血状态,抵抗力降低,此时如果喝寒性的苦丁茶,极易导致气血受寒而凝滞、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严重者可造成月经不调。
经常痛经的女性,即使不是在经期,也最好少喝苦丁茶。新产妇:刚生完宝宝的新产妇身体虚弱,应适当多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寒性的苦丁茶不仅不利于产后子宫的恢复,还会伤及脾胃,极易引发日后缠绵难愈的腹部冷痛。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据《中药大辞典》界定,苦丁茶由枸骨、大叶冬青这些植物制成。而动物实验证实,枸骨具有抗生育的作用,因此,怀孕了及近期准备要小孩的人最好不要喝苦丁茶。
温馨提示:以上有几种情况是不适合和苦丁茶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乱饮用苦丁茶,否则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适当的饮用一些就可以了,不要给身体制造麻烦,保证身体的健康。
综上,苦丁茶虽然是一款好茶,但是不管是什么茶都是有弊端的,所以该注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禁忌一定要了解清楚了,好啦,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品,细品,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喜欢普洱的你一定要知道的普洱专业术语》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的茶叶专题。